冬月十四,趙期昌率二十餘騎入登州城。
騎在小紅馬上,頭上紅纓氈笠斜戴,整個人也斜挎跨掛在馬背上,隨著馬步點一搖一晃,跟著街上遇到的衛裏人打招呼,有些人他壓根兒就不認識。
他準備拜訪朱應奎,現在已經不是軍中上下隸屬的時候了,要拜訪必然要將禮數做周到。今晚他準備拜訪戚繼光,同時派趙普益這個老童生去給朱應奎下拜帖,拿到朱應奎的回帖和具體時間後,再按著時間登門。
此前,戰後封賞時朱應奎許諾給他一些書,戰後也的確給了,這幾日趙期昌也都研讀了一遍。讓他詫異的朱應奎自己寫的一本書,叫做《翼學編》,這本書真的把他嚇著了。
有人說過,《金梅瓶》這本書可見根性,下等人看了心懷仰慕,中等人看了敬而遠之,上等人看了心生憐憫。
而朱應奎這個四川廣漢人,寫的《翼學編》也把趙期昌嚇著了,真的是教壞小朋友的書籍。《翼學編》看名字就知道具體是什麼書,翼是輔助,如虎插翅的意思;學是《大學》,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學習《大學》並上進的合編典故解釋。
實際上也是這樣,在序中朱應奎這個作者再三崇尚三綱八目的重要性,這也是儒學的根基,三綱並不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
而是語出《大學》,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朱應奎也是主修《大學》的,這冊他寫的《翼學編》分作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四個大分類,每個分類又載有很多朱應奎自己見聞、聽說的小故事並加以改編以警示人心,以故事將人性、世道揭露,本意是勸人醒悟。重在讓人以故事中人物為鏡,反照自身、修養自我,體悟美德、親民之仁和善的重要性。
而實際上這些故事跟《金瓶梅》差不多,都是讓小朋友難以自矜自持的內容。如花九錫、四香閣之類的小故事,寫的動人處可以讓人徹夜難眠……
而這種書在大明朝不算少,比之更為放肆且無任何深意的書因受市民吹捧原因,反倒光明正大刊印了不少。
從實際打交道的經驗,朱應奎一向的行事風範和這本書的編寫用意,趙期昌也大概上了解了朱應奎這個人。這是個宅男,膽子很大的宅男,心思很靈活不墨守成規,以實際應用為主張的宅男,說不好是潛匿的心學子弟。
王陽明名聲很大,功勞也很大,可嘉靖還是打壓心學一係。原因太簡單了,你對著一個一心修道的皇帝三番五次重述,說竹子就是竹子,再美的玉本質上也隻是石頭,不會有什麼亂七八糟的精氣、靈氣,這不是拆皇帝的台麼?
嘉靖不收拾這些專門堵心的心學子弟,才是一件怪事。
衛衙門,正午時戚繼光還在後堂吃飯,趙期昌抵達,便一起吃一頓便飯。
粗茶、白菜湯麵、鹹菜,因為趙期昌一起用餐,戚繼光又讓夥房送來一碟醃黃瓜。
趙期昌先來衛衙門是為了落實捕倭軍編製,有朱應奎做底氣,戚繼光別說在衛裏搞改革,他連都司府衙門都可以硬撼。更何況隻是在衛裏進行小小的改革,又有完勝的軍功勢頭、五家聯合搖旗呐喊,所以壓服衛裏重建捕倭軍根本不是事情。
飯後,趙期昌送上自己手裏握著的八十名捕倭軍花名冊。
戚繼光也是個行動派,與趙期昌一起重新謄抄各處送來的花名冊,製作新的捕倭軍上下花名冊,一共三份。一份留在衛衙門,一份上繳都司府,一份入兵部入檔。
新的捕倭軍名單在下午編製好,實際上內容也隻是早早議定好的,不需要通知各家。
新的編製單位裏,趙期昌如規劃的那樣,隸屬捕倭軍右總,職位為右總右把把總,麾下捕倭軍二百,編為黑旗。
戚繼光也批了冬月、臘月雙份的捕倭軍補助,二百人及總旗、哨官、把總額外的補助,一共一百九十三石。這筆補助糧,趙期昌還要跟大房、王家內部再分配。而趙期昌不得不詢問捕倭軍後續操訓軍械補充、冬裝問題。
戚繼光端著茶碗搖頭:“年後,開春前都司府會遣人來核軍。朱道員此前借調來的戰襖、罩甲、軍械留在捕倭軍不動,若通過考核,這批軍械就歸捕倭軍所有。此事本官已與各處說了,有一點要申明,捕倭軍編製內的軍械、衣甲都是造冊在案的,各家手裏握著多少捕倭軍,本官在一日就按規矩時時補充。而本官在一日,衛裏要動用捕倭軍時,造冊在案的軍械、衣甲必須齊備,不可短缺。”
他板著臉,繼續說:“若有短缺,本官也提前放了話,休怪本官不顧同袍、鄉鄰之誼。輕則革退、收繳捕倭軍名額,重則上報有司,國法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