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報與選擇權(1 / 2)

次日,戚繼光也將大體情況給趙期昌說明白了,要麼接受新設的巡檢司,要麼衛裏拿錢辦事幫人收拾尾巴。

而事情真有這麼簡單?若登州衛捕倭軍真把李孟一夥人平掉,結局三種。一種是衛裏大敗而歸,元氣、心氣大損的衛裏想要反抗以後設立的巡檢司都困難;一種是慘勝,收入與成本不值得;一種是大勝,會讓上頭更為忌憚。

這讓趙期昌格外的憋屈,太過受製於人。

毫無疑問,衛裏就算出兵,延遲了巡檢司設立,可這個軟肋一直握在上頭人手裏。這回幫著平亂,下回受這個威脅出兵不出兵?等於還是套了一層狗鏈子,要聽上頭的指揮棒在刀尖上起舞。

深深的無奈,籠罩在趙期昌心頭,格外的憤怒。可他也隻能適應,努力壯大後,就有更多的選擇權了。

可這一點是真的,隻有衛裏越強,手裏本事越硬,這才能有談判的底氣。否則如這次李孟鬧事情,上頭要在衛裏設立三個巡檢司,登州衛連談判的底氣都無。

而朱應奎這個登萊道員,管著海防、兵備、屯田等等方麵,他對衛裏管的最嚴的就三樣,第一是防止下麵的衛所軍官荒廢本職,導致軍事疲敝;第二防的是各處衛所串連;第三防的就是衛所軍官沾上鹽運買賣。

鹽運買賣在蓬萊因為蓬萊水寨的原因,以及地理、氣候問題,這邊不適合搞什麼大鹽場,所以登州衛這邊對鹽運買賣隻是提防,下麵人想沾染也不方便。頂多就是弄個小鹽場,滿足衛裏所需。

事情也很明顯,李孟之亂無法短時間內鎮壓,會鼓動更多不滿剝削的鹽戶起事。到那時膠東半島的鹽運體係就亂了,某些人還真壓不住,搞不好又是一起黃巢事件。

衛裏固然被上頭抓住了小辮子,可有些人更著急,所以在趙期昌看來此時還不算被動,最起碼衛裏還有主動的選擇權,有籌謀的餘地。

去水寨的路上,趙期昌思考前後,道:“大兄,這兵要出,可要有說法。”

戚繼光已被他妻子說動,他並沒有告訴趙期昌會有王家、張家在外邊軍體係內的家丁援軍事情。否則若是話傳出去,到時候這兩家家丁掉鏈子,對士氣打擊過大。

他看著趙期昌,揚揚下巴:“怎麼個說法?”

趙期昌道:“大兄,事情擺在麵前,對衛裏來說最缺時間操訓。而對那些鹽商來說,也最缺時間。若不能盡快壓服李孟彰顯武力,各處鹽戶蜂擁而起,這登萊兩府乃至山東都要變天。到時候最虧的是他們,而不是咱衛裏和山東衛所。說不得一場大亂後,咱各處衛所還能插手鹽運買賣,讓上下過上好日子。”

他說著搖搖頭露笑,這種概率太低:“而他們之所以看重捕倭軍,是因為看重我部上下在封山查倭一役中的表現。他們要設立三個巡檢司,用意不僅僅是逼服衛裏,也是怕衛裏武力強盛後插手鹽運。說的喪氣了,此番平亂李孟部,我部大敗或慘勝,正好為人所算計,到時候這三個巡檢司還是會紮在衛裏的。”

“隻有我部大勝而歸,才能逼得鹽商、上麵人忌憚,不會貿然設立巡檢司。巡檢司這東西,晚一日設立也就能多給衛裏爭一日的時間。隻要城東開荒立住腳,巡檢司設立後無地可耕,咱又高價賣糧……到時不是巡檢司將咱衛裏一分為二,而是衛裏會封死巡檢司。”

這也是趙期昌憤怒的原因,巡檢司現在設立,他很多沒有能力開辟的荒地,巡檢司也就有了名義去開墾。最關鍵的是明年是他浴火重生的一年,腹心區域駐紮兩個或三個巡檢司。不說別人動手,他稍稍軟弱一下,就能讓巡檢司欺負死。

隻有他將楊家店山路口以北,孫夼鎮以西,劉家旺這一帶徹底開發好,站穩腳跟後,巡檢司來了就來了,來了也是給他當日常欺負的對象。

說著趙期昌閉目,巡檢司還是會設立的,但越遲衛裏對抗巡檢司的底氣就越大。隻有延遲巡檢司設立,才能給城東開荒各家爭取到站穩腳的時間。否則還沒成長起來,巡檢司設立後一邊吸取本該是各家的養料,一邊又能壓著各家吸血,還會滋擾各家發展進程。

衛裏能否崛起,就在於城東開荒一事,成功後衛裏人會掌控更多生產資源,也會凝聚出今後的核心掌事家族。有錢,有主心骨,衛裏又不缺人口,這樣都不崛起,才是咄咄怪事。

而巡檢司這類狗鏈子,肉中刺,現在設立對衛裏的破壞力太大了。幾乎可以這麼說,此時一旦設立,就會扼殺衛裏強盛的希望,掐滅趙期昌的希望。

這也是他極度敏感這東西,要拚個你死我活的原因所在。

這隻是衛裏這一個小天地的得失,更大的登萊區域、山東區域內,登州衛設立的三個巡檢司不值一提。

這就是大局的層次問題,撲滅李孟才是山東大局所在。為了這個大局,這才讓衛裏的小局麵有了盤活的希望。隻要衛裏的棋盤活了,三五年後衛裏有了足夠的底氣,便足以撬動登萊這一層麵,進而影響山東這一個大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