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械鬥隱患(1 / 3)

臘月二十七時,趙期昌就下令解散軍隊、工役。

與幕僚、書吏們做年底帳表,算賬的周是問也開始研習兵法,總覺得心驚膽戰,歇息時找到趙期昌,私下進言:“將軍,雖說倭寇多在冬月前後出沒。然年關之際,正是官軍鬆懈休假之時,不可不備。”

趙期昌放下筆,笑著:“無礙,春夏之際、秋冬之際日本那邊農忙停歇,才會出來打秋風。我中土要過年,倭人那邊也講究這個。再說了,這半月以來都是北風,倭寇那小舢板全靠風帆,逆著北風想回家都難,更別說來犯我登萊地界。”

周是問還是不放心,猶豫道:“常理如此,可將軍不可大意,有道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見趙期昌沉吟,周是問補充道:“將軍,倭寇在農閑之事犯我疆域,算路程,進犯東南的倭寇此時陸續撤歸。如將軍所言,眼前是北風呼嘯,若倭寇回不去,豈不是要沿著海岸劫掠為生?”

趙期昌挑眉,難道要給周是問講一講初中生都明白的季風知識?別看山東地界現在刮的是北風,可海岸數百裏之外,就是海洋風。

李羨端著茶碗過來,笑道:“周先生的顧慮是有道理的,可先生有所不知。”

“還請指教。”

李羨垂首笑笑:“指教說不上,沿海火墩密布,而將軍所部精銳,雖休假歸家,可人人穿甲帶刀。隻要烽火燃起,大軍如溪流彙聚,何愁數百倭寇?”

周是問想想也是,見李羨過來,心中的想法又不好意思說,私下找趙期昌說話,有貪圖表現的意思,怕被李羨笑話。

李羨見他別別扭扭,搖頭笑笑:“先生有所疑慮,不妨盡數說來。有問題不說,藏著掖著終成大患。”

趙期昌也看過去,嘴角翹著,一個願意多提意見的屬下,比低頭做事的要好一些。

周是問拱拱手,左右看看,也覺得自己的擔憂有些牙疼不著調:“將軍、君美先生,在下還擔憂元宵夜出治安問題。”

趙期昌下巴揚揚:“先生擔憂的治安問題,可是宗族械鬥?”

幾乎每年,登州府元宵夜時,城裏一片熱鬧燈火,而下麵的村莊就能打死幾條人命。原因也荒唐,各處大一點的宗族聚落、鄉鎮都有神祠。

元宵夜時要請神,托著神像一起到登州水寨處進行比拚。這種比拚有爭奪宗族臉麵的意思,更大的作用在於決定新一年各處鄉鎮、交通要道處村莊的趕集時期規劃。如何決定,就當場比拚各家子弟的勇力。

十日內有四次逢集,基本上就是僅次於府城的熱鬧村鎮,最差的就是十日內一次逢集。每次爭奪,也就是前進一步多一次逢集,或退一步減一日逢集。畢竟地理位置、人口、風俗習慣都擺在那裏,不可能徹底剝奪一個地方的逢集,更不可能讓一個地方每天都逢集。

其中又摻雜了宗族顏麵,算上祖宗積累下的仇恨,所以年年都打。去年讓鬧的倭寇給嚇住了虎頭蛇尾走了個過場,沒怎麼打。

真當在各路神像彙聚時打?基本上,在請神後,路途上就要打,一路打過去!

你經過我們村莊,不意思意思,不端正態度,那就不讓你過!你想過,可以,打過去就行!

爭搶水源要打,爭一個山頭也要打,何況爭的又是宗族、祖先的顏麵,又涉及新一年集會安排。打起來,不死不殘幾個人,根本不算完。

仇恨代代積累,一切強力宗族子弟平日裏見麵,都會打起來。

而這類元宵節的宗族、村莊械鬥,衙門裏根本不管;登州在打,周圍縣城都在打,是一種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