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後,一場小規模餘震後,趙炳然邀趙期昌一同用餐,意在交流看法,統一思想。
“今年登萊、徐淮沿海倭患加重乃是必然,朝廷之上雖有積弊,卻不缺明眼人。”
趙炳然將戚繼光那封東官廳下發的公函取出擺在桌上,推向趙期昌:“元敬升職……梅川你是衛所出身,自然知道這領班軍番上的人是個什麼升賞路數。按著本官了解,這類班軍統率優異者往往是調入京營,稍次者編入漕軍,再次者三年期滿擢升任用,一般而言也就是一地守備。”
“然而元敬任期不滿半數,便擢升一省都僉,這是疑點之一;其二,朝廷何等的信賴,竟然放元敬回歸本地任用領兵?梅川如今坐鎮登萊手握三府軍權,原因無非是梅川年歲小,朝廷有意考校、曆練梅川。這是朝廷的栽培,免得梅川在旁人的地界上栽跟頭。”
見趙期昌垂頭思索,趙炳然繼續說:“顯而易見,朝廷也是看重元敬的,擢升元敬任用於本籍,便是希望元敬能盡快熟悉地方軍務,也免得元敬半途夭折。今番匆疾擢升元敬,又遣派回籍重用,朝廷在防範什麼,想來梅川應該明白了。”
趙期昌微微點頭,隱約間他感覺幾條大線從各個方麵遊動、串連,不是這張逐漸組成的大網朝他收攏。而是這張網本就存在,是他地位逐漸拔高,已不是當年的小魚,現在的他已不可能從網洞裏鑽出逃走。
與這張網相撞,已成必然,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此時此刻,趙期昌腦海中也有幾條思維線高速運轉,相互影響也連在一起,形成了他各方的基礎認知。
一切的源頭就在於朱紈進剿雙嶼港,而這場罕見的大地震隻是催化劑罷了。正是這場地震使得水師殘敗,逼得登萊官場不得不做出補救措施。
總督朱紈派兵進剿雙嶼,作為朱紈部將的部將,劉磐在粵軍體係立功後反倒被打壓,便帶著朱紈為曾銑複套戰事囤積的火藥北上。這麼大一宗火藥材料,可能是劉磐的護身符,也可能是朱紈對朝廷表忠心之舉。
劉磐還沒抵達山東時,朱紈及部下盧鏜等人遭到清洗,估計那時候的劉磐渾身都在冒涼氣,也可能那時候的劉磐已被怒火燒滅了理智。
因為劉磐的插手,導致孟尚義喪命。山東巡撫彭黯又心急接替河南巡撫一職,而心腹重將孟尚義喪命,使得彭黯情緒失控,造成騎虎難下的僵局。
其中,張茂與玄成武串連,使得登萊軍內訌的局麵形成並暴露,山東將門、各處衛所高層軍官家族見有機可乘,借著彭黯失措之機,順水推舟使得局勢更為緊張。
其後,趙期昌逼迫東昌軍殺東昌府白蓮教眾,以配合彭黯破解僵局。而後彭黯主導下,趙期昌拿走了東三府衛所軍政管理權。
如今,戚繼光突然的提升、下放,又不合規矩的留在登萊任用……饒了那麼一大圈子又回到了原點……這個原點就是朱紈剿滅雙嶼一事,這件事引發的後續連鎖問題。
倭寇主要劫掠東南,這是常識,因為倭寇的中繼大本營就是雙嶼港。
雙嶼港被剿滅,意味著倭寇的據點、流動方式都會發生變動。為預防各種不必要的麻煩,又為了節約軍費並高效利用地方人力物力,便出現了戚繼光這種火速提拔後又打回原籍重用的詭異現象!
趙期昌自己本身就極大的違反了官員不能本地任用的規矩,前有朱應奎,又有彭黯、趙炳然照顧,以至於他不受阻撓,順順利利的大肆提拔朋黨親族。結果就是,麵對戚繼光那道明顯違反官員任用原則的公函時,趙期昌沒察覺到多少不妥,因為他本身就不妥,沒這方麵的警覺、意識。
但是,如他這樣,或戚繼光這樣回戶籍所在地掌權的武官,往往都是朝廷信任的極大信號。這意味著,在鄉黨擁護下,這類武官能在短時間內統合出一支可堪一用的戰鬥力!
當然也有損失,比如鄉黨依附下組成的集團必然侵蝕其他本地集團的利益。但這不是朝廷的損失,朝廷沒花多少資源就能保證一地安穩,這種手段應急自然是沒問題的。
終究是應急的手段,毫無疑問,今後不管是趙期昌還是戚繼光,都會被朝廷調動遠離本籍,免得編製內的兵將私屬,以朝廷的資源蓄養家丁進而形成將門的中級形態--軍閥。
靜靜等待趙期昌思索,察覺趙期昌眉宇神色微微變化後,趙炳然繼續說:“東官廳發函示意地方重用元敬,梅川能交出山南兵權給元敬。這是極好的,不僅老夫這裏安心、滿意,想來朝廷那裏關心登萊的人也會欣慰不少。”
還以為趙炳然說的是朱應奎,沒想到趙炳然口風一轉:“兵部職方司郎中王尚學原是戶部主事,主管臨清鈔關。當時,曾公巡撫山東,親督臨清外城修建一事。這一來二去,因曾公欣賞之故,王尚學任滿之後轉升職方司郎中,專司北軍籌劃。”
趙期昌幹咽了一口唾沫,握著北軍編製、糧餉調度的王尚學竟然是曾銑的人,還脫逃了去年的清洗?而這個隱秘的消息,趙炳然竟然還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