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氣監測也要取信於民(1 / 1)

言論

作者:

事件

本該秋高氣爽的北京,近日卻被灰霾籠罩,讓人們擔心起呼吸安全。在北京的美國駐中國大使館自測的空氣質量PM2.5指數反複跳上200大關,達到美國國家環保局認定的“非常不健康”、“危險”級別。在環保部最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呼聲很高的PM2.5指標並未如期納入強製性監測體係。民間環保人士在無奈之下開始了空氣自測行動。

(注:PM2.5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粒徑小,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中國尚未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監測體係,通行的仍是PM10監測標準。)

不是公民自我感覺空氣汙染嚴重,而是現行的國標過於“輕描淡寫”。顯然,如果不對直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顆粒數量監測和公報,空氣的汙染程度就會大大降低,“重度汙染”或可變成“輕度汙染”,每年的好天氣就會多而又多,壞天氣就會少而又少。這或可成為治理環境大氣汙染的政績。

——網友

美國大使館的數據隻能代表大使館,代表不了北京。

——一位多年研究大氣汙染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們的檢測結果和美國大使館公布的差不多,空氣汙染指數遠高於官方公布。

——某自測空氣誌願者

算算這樣的空氣,我們會少活幾年?測PM1000好了,這樣可以說北京有完美的空氣。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複

北京的空氣質量一直在進步,有諸多的數據可以證明,不要僅拿某使館的數據來說事兒。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

隻有空調車內的空氣偶爾達到美國人“優”的標準。多數時候,我們都生活在國標的“健康空氣”和美國標準的“不健康空氣”中。

——環保組織誌願者王海燕

一個國家,如果首都的城市環境質量都不能達到外麵的好水平,這是得不到全世界尊重的。

——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

創辦人李皓博士

空氣質量標準的製定,要能為公眾的健康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PM2.5易成為其他汙染物的運載體和反應體,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空氣中滯留時間長、飄浮距離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大。

——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