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長度:40億年(2 / 3)

在人與靈長類的進化樹中,黑猩猩與人類的親緣性最近。為何人類進化到了如今的社會形態,並創造了現代文明,而黑猩猩還一直徘徊在原始昏暗的森林之中?《演化:跨越40億年的生命記錄》一書提出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回答,人類的進化滲透進了社會性。社會性的濫殤則是心智的產生。所謂心智便是,人與人是否有同樣的心理,人與人之間是否會理解別人的想法,也就是將心比心。對心智的解釋便是心智理論,即理解自己與別人的心理狀態,並且借此預測和解釋行為的一種能力。

毫無疑問,人之初的心智是朦朧的,如同黑猩猩一樣。美國哈佛大學的靈長類專家黑爾(Brian Hare)對黑猩猩做了一個實驗,當黑猩猩為食物爭執時,獲勝的一方總是優勢猩猩。兩隻猩猩同時從相反的方向被放進一個籠子。籠裏放了兩個水果,猩猩老二知道猩猩老大隻能看見其中一個,因為另一個被一根塑料管擋住了,從老大的方向看不見。結果猩猩老二每次都去拿藏著的那個水果,避免和老大發生衝突。

據此,研究人員認為,黑猩猩擁有雛形的心智要素,可以觀察同伴,看見對方所看到的東西,然後決定自己的對策。然而,黑猩猩並不能完全猜測到同伴的心態。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西南大學的靈長類專家波維內利(Daniel Povinelli)做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研究人員讓黑猩猩和一名兩歲的孩子對兩位觀眾打手勢要食物吃,其中一名觀眾蒙口罩,另一位戴眼罩。結果兩歲的小孩知道戴眼罩的大人看不見,便轉頭向蒙口罩的人要東西吃。但黑猩猩卻一視同仁地向戴眼罩和蒙口罩的人都打手勢。這個實驗表明,黑猩猩不了解眼睛的後麵還有一個心智在感知眼睛所收到的視像。

人類的這種心智能力應當是人類的祖先在500萬年前與黑猩猩分離之後所發展起來的。人類來到大草原後開始經常接觸獅、虎等大型掠奪性動物但又無法像以前一樣爬樹躲藏,因此需要結合成更大的團體生存。共同的團體生活刺激他們進化出更高的社會智能,所需的腦容量也變大,人類也變成能善解人意的高手,隻要觀察對方的一個眼神和手勢就知道對方看到了什麼,甚至在想什麼。例如,一個眼神就可以提示同伴逃離危險地帶,那裏隱藏有老虎。

然而,人類的心智發展也讓人變得更善於相互欺騙,但是又善於相互揭發和看穿對方的欺騙。而揭發欺騙就等於更清楚別人的心態,也就是更善解人意。如此一來,人類祖先的進化便形成一種反饋循環,人的社會智能不斷提高,創造出越來越大的腦容量。如此,則改變了人類祖先的社會形態,優勢男性愈來愈無法主宰自己的集團,因為下屬都愈變愈聰明了,人類祖先的社會於是從黑猩猩的等級製轉變成平等製。每位成員運用自己的心智與其他成員交往,確保沒有任何人能欺騙整個團體或企圖主宰大家。

當人類祖先的社會變得平等之後,才可能徹底發揮狩獵/采集生活的優點。男性可以合作進行狩獵,安心把婦孺留在家裏而不疑神疑鬼,而女性可以組織遠征計劃,外出尋找塊莖及其他植物。再後來,有了工具又懂得相互合作(社會化)之後,人類才在大草原上開辟出了一個新的進化的環境。後來,語言和文字的產生更使得人類能創造出更多的物質、精神和文化產品,並能繼承這些文明的成果,人類才徹底與黑猩猩之類的動物分道揚鑣。到了5萬年前,人類開始了現代生活,其中一個特征便是,人類有了全新的心智——創新和發明。

進化論一直在受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