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夫躬與孫寵領了聖旨以後,開始著手調查起東平王的案件,然而此時丞相王嘉聽聞後,驚訝萬分,他看向前來通報的小吏問到:“此二人是何職位?為何能將此事稟報於陛下?”
“回丞相的話,”小吏在來之前做好了準備,開口就道:“息夫躬曾在博士門下學讀《春秋》與孔鄉候有同鄉之誼,孫寵曾任南陽郡太守,後被免官,在長安城中以善於遊說而聞名,兩人同為待招,一來二往就互相熟悉,此後的一些文會之中,兩人都是結伴同往。”
“孔鄉候的同鄉?一個被免官的郡太守?這兩個微不足道的小吏竟然能發現東平王有謀反的意圖?哈哈哈,看起來陛下也是病久咯,也罷,反正不會有什麼大事。”
小吏退下之後,王嘉苦惱著搖著頭,繼續看著手中的竹簡,雖然在高祖時期,高祖的雄才偉略下發明了第一張可以書寫的紙,卻因為價格偏高,所以眾人都還是比較善用竹簡之類的。
東平王被打入打牢後的不久,東平王後不知道為何,竟然承認了,她哭訴著說:“祭祀山石,詛咒皇上,為王爺謀求當天子。因為山石立起曾是宣帝應天命為天子的預兆。”
此番話語一出,震驚了整個朝堂,為首的當然是那些辦案的官員們,他們集體上奏,請求哀帝賜死東平王,王嘉等幾位老臣卻感覺有些疑惑,他們疑惑為何如此大的事情竟然這麼快就有了答案,於是上奏說:“陛下,臣等以為,此事必有蹊蹺,還望陛下推遲決斷,重新再審!”
哀帝看著兩份奏章,臉色不慍不火,他最後批到:“廢除王爵,貶為庶人,放逐房陵。”
這十二個字就決定了東平王劉雲今後的命運。
然而東平王後與伍宏等人,一起被綁赴鬧市處死,將屍體暴露街頭。
隨後哀帝又想起那封懷疑此案的奏書,想借此機會處理一些人,於是在朝堂之上說道:“廷尉梁相,尚書令鞠譚,仆射宗伯鳳,此三人意存觀望,不知嫉惡討賊,罪與相等,貶為庶民。”
就這樣,朝中的三位大臣變成了庶民,鞠譚和兒子鞠閟為了躲避,隻能連夜收拾包裹,逃避到了涼州西平,改姓為麴,這也是後世“鞠麴同宗”的緣由。
劉雲聽聞之後,默默哭泣,心中的不滿無處發泄,隻能詛咒哀帝,在其他人未注意的情況下,自盡了。
那一年是建平三年的冬,在這之後,劉雲獲得了一個諡號,那就是“煬”史稱東平煬王。
因為這件事的結束,許多參與此案的官員都得到了龍恩,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就在哀帝準備賜封眾人的時候,侍中傅嘉卻突然提議道:“陛下,息夫大人與孫大人的奏章是通過宋弘遞交上來的,如果把宋弘的名字換成董大人,那不就是大功一件,足以封侯了嗎?”
哀帝一聽,大喜,賞賜了傅嘉一些金銀玉石之後,連忙寫下了詔書,先是冊封三人為關內侯,擢升孫寵為南陽太守,右師譚為潁川都尉,宋弘、息夫躬都升為光祿大夫、左曹、給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