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在《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中,開篇就洋人離不開茶葉、大黃,無此二物,便無以為命,如今聽易知足這一,他臉上的神情頗有些不自然,如此簡單的道理,之前怎的就沒想到,這下可算是將臉丟到西洋去了。±,
不過,他確實有心從兩國貿易方麵進行挾製,見的易知足嘴角含笑,他點了點頭,道:“知足有何高論?”
“高論談不上,不過是一點淺見。”易知足謙虛了一句,才緩聲道:“三百年前,歐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發現、美洲的發現、環球航行的成功,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從此,東西方海上貿易一直沒有斷絕,東方的貿易主角一直是咱們中國,而西方的貿易主角卻一直在變,最初是葡萄牙、西班牙,然後是荷蘭,現在是英吉利。
因為東西方貿易的巨大利潤,主導過東西方貿易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都先後成為歐洲的海上強國甚至是海上霸主,如今英吉利取而代之成為新的海上霸主,近些年更是幾乎壟斷東西方貿易,豈會甘心東西方貿易斷絕?
再有,英吉利在數十年前就開始進行工業革命,大量的機器代替了手工作業,生產能力大幅上升,如今的英吉利不僅需要大清的貿易,更需要大清的市場——以此來傾銷工業產品,鑒於這兩點,英吉利絕對無法容忍大清斷絕貿易,閉關鎖國!這隻能加大刺激英吉利開戰的決心!”
要對西洋的了解,林則徐自問遠不如易知足,聽他斷絕貿易隻能是適得其反,不由的將信將疑,畢竟對方還有個行商的身份。於公於私,於情於理,對方都不會讚同斷絕貿易,略微沉吟,他才試探道:“知足既判斷英吉利會開戰,當如何應對?”
“積極備戰。”易知足道:“英吉利的重心和根本利益在歐洲。對於大清,英吉利需要的隻是貿易和市場,沒有非分之想,即便開戰,亦不會傾國而戰,無非是派遣一支艦隊遠征,試探虛實,若能一戰而勝,不僅能根除鴉片。亦可保海疆數十年安寧。”
這話算是到林則徐心坎裏了,略微思忖,他才道:“知足既是行商又是元奇大掌櫃,如今國庫空虛,朝廷若是積極備戰,免不了要就地募捐,十三行和元奇都在所難免,知足不會看不透這點。為何會主張積極備戰?”
這話的意思,易知足自然明白。要積極備戰,就需要銀子,這是要十三行和元奇捐輸,笑了笑,他才道:“在下是商人,不僅要算賬。還得會算大賬,與英吉利一戰,不僅事關禁煙之成敗,亦關乎廣州之安危,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大人放心。整軍備戰,元奇必然竭盡所能。”
雖然年少,卻能顧大局,識大體,難怪他能執掌元奇,也難怪鄧廷楨對他青睞有加,林則徐撫須頜首道:“不過弱冠之年,便有如此見識和胸襟,知足日後成就,怕是不會在你我二人之下。”
林則徐、鄧廷楨都是封疆大吏,位居一品,這話對於易知足來,可是極高的褒獎,易知足連忙欠身道:“二位大人皆是國之柱石,子豈敢望其項背。”
“知足不必妄自菲薄。”林則徐含笑道:“欽差行轅正缺通曉夷文,熟知英吉利國情之士,知足可願遷入越華書院,協助本欽差?”
易知足連忙拱手道:“大人厚愛,在下感激不盡,不過,在下是元奇大掌櫃,事務繁多,往來人員繁雜,遷入越華書院,多有不便,大人若有差遣,盡可派人來傳,在下必然必然竭心盡力。”
林則徐並不想招攬易知足為幕僚,道光對於元奇頗為器重,他不可能讓易知足入幕,況且以易知足與鄧廷楨的關係,若有入幕以博取晉身之階的念頭,早就做了鄧廷楨的入幕之賓,他是真的缺乏通曉英文了解英吉利國情的人手,不過,易知足這話不無道理,欽差行轅可不是閑雜人等能隨意進出的地方。
微微沉吟,他才含笑道:“那日後知足可就有的奔波了。”著,他端起茶杯呷了口茶,含笑道:“前廳一眾廣州士紳正在研討成立紳士公局,協助官府禁煙,知足可謂是禁煙表率,不妨跟他們親近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