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不能免俗(1 / 3)

出了延輝樓,伍長青屛退廝,自個打著燈籠為易知足照路,走了一段路,他才遲疑著道:“收複定海,朝廷果真能夠封賞爵位?”

易知足吞的一笑,道:“定海不過一縣城,雖是海防重地,兵家必爭之地,但終究隻是個縣城而已,若是咱們都是滿人,看在咱們練出一支強兵的份上,不定還有封爵的可能。●⌒,”略微一頓,他反問道:“老爺子最近身體可好?”

什麼意思?伍長青腳步一頓,道:“知足兄是懷疑阿爺有恙在身?”

這次談話,伍秉鑒一改以往的穩健和謹慎,催促易知足抓住機會利用元奇團練建功以博取功名,對此,易知足確實有些懷疑伍秉鑒是不是自知時日不多,才會如此一反常態,畢竟伍秉鑒今年已經七十有一,這可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

見易知足不吭聲,伍長青凝神想了片刻,才道:“最近可沒聽聞阿爺身子不適,知足兄可是覺的阿爺極力主張元奇團練出兵收複定海,頗為反常?”

要伍秉鑒的這個想法也沒錯,元奇團練要想不解散,唯有得到朝廷的認可,最直接的法子,就是將元奇團練變成朝廷認可的兵馬,出兵收複定海,自然是爭取朝廷認可的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但蹊蹺的是,伍秉鑒怎會以封爵來激勵他?是隨口無心之言?還是心裏確有這份奢望?

他沒理會伍長青的問話,反而問道:“聽聞老爺子在家裏有時候會穿官服?”

“是有這事。”伍長青點頭道:“過年,祝壽。阿爺一般都會穿官袍。藍頂子官帽(藍寶石頂子。三品官官銜的頂子)阿爺極少在外人麵前戴,在家裏重大場合卻會戴。”

關起門來過官癮?易知足心裏暗笑,隨意的問道:“伍家子弟有沒有中舉中進士的?”

聽的這話,伍長青輕笑道:“我算是明白阿爺的心思了。”略微一頓,他才接著道:“一直以來,阿爺很是羨慕潘家,潘家發跡之後,購田置地。培養子弟讀書,潘家子弟也爭氣,連連高中,如今潘家已是廣州有名的書香世家,科第名門。這些年來,十三行一直是兩總商,潘家和伍家,但出了事,官府總是找咱們伍家,就是這個原因。”

著他苦笑了下。接著道:“阿爺也不是沒有悉心培養後輩子弟讀書,但咱們伍家似乎與科第無緣。雖有不少子弟埋首苦讀,卻屢試不中,我估摸著,阿爺這是想另辟蹊徑,讓子弟走軍功封爵的路子,一樣可以讓伍家成為廣州顯赫門第,這其中怕是還有為他自己身前身後名考慮。”

這就對了,易知足心裏暗歎,中國人似乎都是一個思路,發家之後,購田置地,培養子弟科舉,成為地方名門望族,伍秉鑒也沒能免俗,想想也不奇怪,這其實就是一種自保的手段,一旦成了科第名門,即便是改朝換代,家族也能屹立不倒。

再則,這年頭,有點身份和地位的,對於身前身後名也是極為看重的,伍秉鑒可是一舉奠定了伍家的根基,他豈能不重視身前身後名?

略微沉吟,他才笑了笑,道:“老爺子的這點心願咱們的盡量滿足,伍家和其他行商子弟有意走軍功路子的,都招進元奇團練,這事的有勞長青費心。”

易知足從河南趕回西關磊園,已經是晚上九點,剛進大門,丫頭金英就一臉雀躍的迎了上來,道:“奴婢還擔心少爺今晚不回來了呢。”

見金英出現在磊園,易知足頗覺意外,屛退了管家下人,這才道:“不是約好明晚嗎?”

“嗨——。”金英大大咧咧的道:“少爺不知道,真人性子急,非的今晚來。”

易知足暗忖,來了也好,明還的裝模作樣去海南,當即便道:“在哪個院子?帶我過去。”

見易知足沒有責怪的意思,金英暗鬆了口氣,道:“在冬院。”

春夏秋冬四個客院,冬院最為僻靜,進的院子,金英就低聲道:“奴婢就不進去了,在這裏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