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礦物時代(1 / 3)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百年國運,易知足的算是客氣的,其實何止是百年!琦善的到來,讓他意識到林則徐在廣州的日子已經不多了,他自然要抓住機會引導對方,灌輸自己的觀念。…≦,

略微沉吟,他才緩聲道:“咱們身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可以毫不誇張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咱們大清沒有人意識到,英吉利、法蘭西、美利堅等等歐美強國,估計也沒有幾人能意識到這一點。

應該慶幸的是英吉利發動的這一場戰爭,會促使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這一點,凡事皆有利弊,這一場戰爭,對於大清來,最大的好處,就是打破了咱們****上國的美夢,讓大清的官紳士商都清醒的認識到,咱們大清隻是世界眾多國家中的一個,不是什麼****上國,而是一個可以被其他國家任意欺淩的一個老弱帝國。

為什麼這一戰關乎大清百年國運?原因很簡單,這一戰,大清沒有絲毫贏的可能,兩國實力相差太過懸殊,根本就不對等,這一場戰爭的結局,不外乎三種。

一,大清慘敗,英吉利不費吹灰之力,以微弱的代價輕鬆贏得這場戰爭。二,大清積極抵抗,讓英軍付出沉重的代價,雖敗猶榮。三,大清傾國而戰,而且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或許能拖跨英軍,維持一個不勝不敗的局麵,然後在談判中稍做讓步,體麵的結束這場戰爭。

三種結局,不勝不敗自然最好,但朝廷怕是沒有這個決心,也沒人能意識到這一戰對大清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和災難性的後果,再則,朝廷也沒銀子,無力支撐一場傾國之戰,所以,這種結局的可能微乎其微。

第二種結局,積極抵抗英軍入侵,雖敗猶榮;要做到這點,皇上就必須坐鎮江南督戰,否則,麵對英軍強大的攻勢,積極抵抗隻能是奢望。

如果是第一種結局——英軍以微弱代價輕鬆贏得這場戰爭,對大清而言,則是災難性的後果,不僅英吉利日後會得寸進尺,變本加厲的頻頻來犯,歐洲其他強國也會相繼而來,通過武力從大清攫取各種利益,將大清變成他們的海外殖民地,屆時,大清的處境比印度更為不堪。”

這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林則徐伸手打斷他的話頭,道:“英夷所求,是租借口岸通商,自由貿易,平等往來,似乎並不威脅大清根本。”

“自由貿易也包括鴉片貿易在內。”易知足毫不客氣的搶白了他一句。

鴉片貿易是實實在在的危及大大清國本,否則朝廷也不會下大決心禁絕鴉片,林則徐被他這句話噎了一下,卻也不惱,撫了撫長須,道:“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知足能否詳細。”

“自英吉利開始工業革命,以機器工業代替手工業,機器工廠代替手工工場,機器製造業機械化以來,不到百年間,人類的生產力發生了質的飛躍,超越了人類過去三千年的發展總和。”易知足緩緩道:“英吉利人開創了一個時代礦物時代。”

“礦物時代?”林則徐好奇的道:“什麼是礦物時代?咱們大清現在又是處於什麼時代?”

“植物時代。”易知足道:“數千年來,我們一直是處於植物時代,吃穿住行等必需品都無一例外地來自植物,糧食、衣物、房屋、車嬌、照明、取暖等等都是來自植物,所需要的一切都必須依賴土地上生長的植物。”

林則徐想反駁,家禽牲畜等就不是植物,但話到嘴邊,卻反應過來,這些家禽牲畜也都是依賴於植物才得以生存,看來對方的不無道理,他好奇的問道:“英夷難道就不需要依賴植物?”

“英夷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擺脫了對植物的依賴。”易知足緩聲道:“英夷出行,交通工具是火車鐵路,房屋是鋼筋水泥建造的,燃料是煤炭,以蒸汽機為代表的機器動力取代了人力畜力甚至是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