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五年計劃(1 / 3)

圓明園、慎德堂。Ww W COM

道光皺著眉頭將一碗湯藥一飲而盡,隨即又用茶水漱了漱口,而後接過毛巾擦了擦嘴角,近侍總管太監曹進喜瞥了一眼書桌上堆放的折子,躬身道:“皇上龍體欠安,不宜太過操勞。”

道光擺了擺手,“都下去罷。”著,他起身走到書桌邊坐下,提筆在紙上緩緩寫下——立儲、安南、夷務、兵製、財政。

一場病,讓道光生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感,他察覺到自己的身子越的孱弱,臥病在床期間,他考慮的很多,寫下的這五條都是他目前急需處理的。

立儲,雖一眾皇子尚且年幼,可他如今已是六十有二,而且這身子骨也不爭氣,不得不未雨綢繆。

安南,征討安南,事關他身前身後名,更直接關係到他身後能不能立聖德神功碑,元奇團練在鴻基一舉擊潰安南二十萬大軍,讓他看到了侵吞安南的希望。

夷務,隨著《江寧條約》的簽訂,開放廣州、廈門、寧波、上海等四個通商口岸,允許英夷在通商口岸自由經商、居住、傳教、開辦學校、工廠、銀行等,大清不可避免的要麵臨越來越多的夷務。

兵製,籌建海軍,將元奇團練納入經製之師,這實際上已經觸及大清兵製革新,這事雖然棘手,但他不想留給他的兒子來處理,兵製革新觸及八旗根本,不是新君能夠輕易碰觸的。

財政,這是他當前最為急迫需要解決的,卻也是他最感棘手的,如今朝廷已經舉債三千萬兩白銀,他不知道該如何收拾這個爛攤子,也不想將這個爛攤子留給他兒子來處理。

除了立儲一條,其他四條都跟易知足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是他為什麼突然召易知足進京的原因,甚至是立儲,他也想聽聽易知足的看法,易知足不僅眼光長遠,而且見人事,往往見人所未見,人所未,聽聽倒是不妨。

“皇上。”曹進喜輕手輕腳的走進來,躬身呈上一份折子,道:“南洋提督易知足已抵達京師,住進了皇華驛。”

這海路來的就是快,道光頗覺欣慰,吩咐道:“著他明日遞牌子覲見。”

皇華驛,下驛站之,隸屬於兵部會同館,進京述職之官員一般皆住宿於此——按朝律,官員進京,在麵聖之前,都隻能住在驛站,縱使在京師有家,亦不得回。

不過,這一朝律執行的並不算嚴格,但易知足卻是規規矩矩的住進了皇華驛,此番進京,他不清楚是福是禍,自然不會授人以柄,他是地方大吏官秩是從一品,加上這個季節人住皇華驛的官員並不多,因此獨占了一個獨院。

安置下來時間不長,肅順就匆匆趕了過來,易知足一進城就打人去通知了肅順,以便從他口中探聽京師的消息,實在的,這次進京他心裏有些不踏實,主要是太突兀了,不過,他認為不會有太大的風險,即便道光有過河拆橋的想法,現在也不是時候,不客氣的,如今的朝廷根本離不開元奇,而元奇如今也離不開他這個大掌櫃。

對於易知足的突然進京,肅順也是大覺意外,一見麵他就徑直問道:“知足兄此番奉旨進京是為何事?”

“進京述職。”易知足著將他讓進房間。

進京述職?肅順一臉的狐疑,進屋落座後,才道:“有可能是為安南之事,京師最近可沒聽聞有什麼事,皇上最近龍體欠安,休養了將近一月,不過聽聞已經大好了。”

易知足拿起雪茄煙盒讓了讓,隨即抽出一支點燃,道光病了一場?休養了將近一個月?看來病的不輕,算算日子,應該就是道光在病重的時候下旨召他進京的,兩者之間肯定是有聯係,應該是為了安南,道光應該是為了催促元奇盡快的吞並安南。

可如果隻是如此,直接下旨不就結了,何必巴巴的讓他跑來京師一趟,這一個往返最快也要一個月時間,豈不是更耽擱事情?不會如此簡單,不過,聖心難測,他一時間也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