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尚阿親臨桂平,將欽差行轅就設在桂平縣衙以便於就近指揮,下車伊始,他就從整頓吏治入手,將地方名聲不佳的貪官和作戰不力的將領統統革職拿辦,來了個下馬威之後,他隨即著力協調前線各將帥。 Ww W COM
此番塞尚阿為欽差節製五省文武,不僅有臨機專斷之權,有王命旗牌,先斬後奏之權,而且道光還頒賜了一把‘遏必隆’刀,以壯聲威。
‘遏必隆’刀可謂是赫赫有名,乾隆年間,大金川之戰時,乾隆帝命傅恒用遏必隆刀將兵敗金川的遏必隆之孫——時任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要職,以經略大臣身份率兵出征的訥親在軍前正法。
道光頒賜遏必隆刀,還特意叮囑,“如有迂延觀望,畏葸不齊,甚至賊至即潰,賊去不追,貽誤事機者,即將朕賜之遏必隆刀軍法從事,以振玩積,而肅戎行。”
頭次軍前議事,塞尚阿就請出了遏必隆刀震懾各路將領,不提塞尚阿本人軍機大臣、欽差大臣的身份,隻這一把遏必隆刀和道光那番話,就足以令眾將膽寒,沒人再敢放肆,也沒人再敢顯擺資格,眾人群策群力,很快就製定了齊頭並進、密集靠攏、步步為營、穩打穩紮,不求其,但求其穩的進剿方針。
懾於威壓,前線一眾將領一改之前各自為戰,互不合作的作風,全力配合新接任的廣西提督向榮,三萬清軍同心協力,穩步進剿。
太平軍士氣雖被提振起來,但雙方兵力懸殊過大,麵對清軍互相呼應,步步為營、穩打穩紮的推進,可狗咬刺蝟,無從下口,節節敗退之下,包圍圈亦是越縮越。
戰事順利,塞尚阿又采納江忠源的建議,動攻心戰,派出大量細作潛入太平軍戰區下毒,四下散布洪秀全遭斃,數十萬官兵封鎖戰場的謠言,製造緊張氣氛。
雙管齊下,太平軍人心惶惶,剛剛鼓動起來的軍心又瀕渙散,許多太平軍士兵開始從前線逃亡,地會會黨也渾水摸魚,陰謀煽動兵變,所幸被楊秀清及時察覺,假借父下凡及時揭穿。
麵對如此糟糕的局麵,洪秀全、楊秀清等太平國一眾高層幾經磋商,最後決定,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冒險突圍。
大年三十,乘著清軍疏於防備之機,洪秀全、楊秀清率部從中平突圍,經過連番激戰,太平軍主力順利轉移進紫荊山山區。
京師,海澱,圓明園。
大年三十,圓明園裏卻是絲毫沒有過年的氣氛,不僅是因為太後新喪,舉國守喪,更因為道光病重。
孝和皇太後病逝,道光極度悲傷,恪守孝子居喪的禮節,在靈堂旁邊鋪設草苫,席地守靈,數日裏水米未進,一眾大臣苦苦跪祈其回宮,道光卻是置若罔聞。
臘月二十一,皇太後靈柩移靈圓明園,道光一身孝服抱病步送靈柩出城,然後騎馬趕往圓明園,在園門外跪迎。
太後梓宮被安置在圓明園綺春園迎暉殿,道光又令人在自己的寢殿慎德堂鋪上白氈、燈草褥,堅持守孝,六十八歲高齡的他本就孱弱,加上先前有感染風寒,哪裏經得起這般折騰,登時一病不起。
道光臥病不起,一眾皇子自然是沒好日子過,盡皆都守在慎德堂外,一則是盡孝,一則也是便於道光召見,有望立儲的四阿哥奕詝、六阿哥奕訢兩兄弟看似平靜實則心裏既是憂心又是焦急還夾雜著幾分不清道不明的渴望。
穆章阿緩步從慎德堂內走了出來,衝著諸阿哥拱了拱手,這才道:“皇上有旨,宣四阿哥、六阿哥覲見,其他年幼阿哥,無須在殿外立規矩,著去偏殿候著。”
同時召見他兩人?什麼情況?奕詝、奕訢都是心裏納悶,卻也不好多問,快步進殿,穆章阿卻也未做停留,快步趕往院外,召集一眾領侍衛內大臣,傳達道光旨意——著加強圓明園內外警陛,嚴禁任何消息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