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二年,春,二月。Ww W COM
江南已是草長鶯飛一派早春景色,京師卻依然被瑞雪殘冰包裹著,不過,隨著道光帝喪期結束,被禁止的宴樂婚嫁隨著恢複,雖是春寒料峭,京師內外卻是一派喜慶,而最為矚目的自然是選秀了,選自全國各省的旗籍佳麗彙聚京師,自然成了京師官紳士商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選秀是皇家規矩,國喪一過,新帝除了孝服就必須考慮充實後宮以便延續皇家血脈,尤其是鹹豐如此年輕,沒有子嗣的情況下,選秀更是刻不容緩。
乾清宮,西暖閣,鹹豐心情煩悶的將一份折子丟到桌子上,起身下炕背著手來回的踱著步子,折子是戶部左侍郎吳其浚、戶部員外郎王茂蔭聯名上奏的——《籌鈔九議》,建言朝廷控製行紙鈔數量,建立和鞏固紙鈔信用。
“鈔無定數,則出之無窮,似為大利,不知出愈多,值愈賤。當每年先造十萬兩紙鈔,試行一二年,計可流通,則每歲倍之,又得流通,則歲又倍之,行總額,以千萬為限。”
默默的回想了一遍,他輕聲嘀咕了一句,“迂腐!”隨即停下腳步,對外吩咐道:“來人。”見的太監進來,他緩聲道:“宣奕訢、綿愉、穆章阿、祁寯藻、卓秉恬肅順,覲見。”完,他坐回炕上,又拿起折子細看。
“外省銀號之鈔,許其解充地丁……該省每年應撥放款項,該藩司酌量以銀與鈔各半給,領鈔者均令就各該州縣錢糧銀號兌換。該銀號得鈔,仍可為辦解錢糧之用。如此,則利於紙鈔流通,利於維護紙鈔之信用,如銀號故意勒掯,不肯兌換,或兌換扣減不肯如數,許民人指控,治之以罪。”
這兩人主持戶部銀行,還是有些見地的,不過,元奇拒收朝廷行的紙鈔,這事該如何解決?鹹豐皺著眉頭苦苦思索著,治元奇的罪,朝廷不是抹不下臉麵,而是不敢!
聽的鹹豐宣召,禦前大臣肅順匆匆趕到乾清宮外等候,心裏琢磨著鹹豐突然召見是何目的,恭親王奕訢、惠親王綿愉是督辦鑄大錢,卓秉恬是武英殿大學士掌工部事務,很明顯,這次召見是為了鑄大錢,可跟他有什麼關係?難不成鹹豐有意著他參與鑄大錢?
等不多時,奕訢等人相繼抵達,略微寒暄,幾人便魚貫而入,進的西暖閣見禮之後,不等眾人下跪,鹹豐就擺了擺手道:“免禮,平身。”待的眾人謝恩,他才道:“大錢、官票寶鈔行流通情況如何?”
見的恭親王奕訢不吭聲,惠親王綿愉連忙道:“回皇上,當五,當十大錢鑄數額不大,在京師流通情況尚好。”
鹹豐道:“既是流通情況尚好,何以鑄數額不大?”
“回皇上。”綿愉從容道:“銅料昂貴,鑄造當五當十大錢,得不償失,是以鑄甚微。”頓了頓,他接著道:“以當十為例,重四錢四分,工銀料銀合計十四文,每鑄一枚,虧損四文。”
“當五十的大錢呢?”
“當五十大錢,重一兩二錢,工銀料銀合計三十二文,有十八文之利。”綿愉緩聲道:“當百,則有五十文之利,當五十是一本一利,當百則是一本兩利,若是行當五百,則有五倍之利,當千則有八倍之利。”
“雖是厚利,但銅料難籌。”奕訢接著道:“滇銅開采不易,轉運尤難,因為戰亂,已經各省皆已停止協濟雲南銅運經費,倭銅貿易近些年雖是大有恢複,但盡數為元奇壟斷,京銅起運極難維持,難以貫徹鑄大錢。”
“元奇壟斷倭銅?”鹹豐瞥了他一眼,“元奇在私鑄製錢?”
“不是。”奕訢連忙道:“元奇壟斷倭銅,是為鑄炮之需,其實不隻是倭銅,元奇還在廣州大量采買滇銅。”
綿愉心知鹹豐不願意提及元奇,當即試探著道:“皇上,銅料緊缺,似可以鐵代之。”
略微沉吟,鹹豐才緩聲道:“先行在京試鑄鐵大錢,當五百,當千銅大錢,一並試鑄。京銅起運艱難,各省未必艱難,可著各省督撫勘探開采銅礦,鑄造銅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