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馮雲山神態從容腳步沉穩的走出房間,易知足微微點了點頭,遇變不驚,泰然處之,僅是這份鎮定從容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也不愧是太平國的南王,若是能服他,倒是平定太平國的一大助力。
林美蓮走到門口又轉過身來,道:“爵爺,惠親王來了,屬下謊稱爵爺在商議軍事。”
“讓他進來。”易知足著緩步踱到窗邊推開窗戶,一股冷風立時撲麵而來,他精神也是為之一振,轉身摁滅了煙頭,他拉開板壁上的帷幕露出掛著的大幅大清地圖,地圖上用紅藍鉛筆標畫著不少的箭頭和圈圈。
綿愉進來,見的易知足站在大幅地圖前出神,便徑直踱了過去,“國城好快的動作,已經出兵了?”
“有了電報,我才覺得可以真正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易知足著轉過身來,“朝廷可同意給地方督撫放權?”
“國城也忒急了不是。”綿愉踱到地圖前輕笑道:“如今還沒開衙呢,給地方督撫放權可不是事,必然要經過朝議。”
“朝議?”易知足看了他一眼,在他看來,朝議就是扯皮推諉!什麼事情一旦朝議,沒有幾個月是難以拍板定下來的,朝中那一幫大員別的本事沒有,道扯皮推諉卻是個頂個的好手。
綿愉當然清楚朝議是怎麼回事,當即訕笑道:“國城放心,皇上也急於平亂,不會拖延。”著,他趕緊轉移話題,指著地圖道:“國城早已定下了出兵征剿計劃?”
“相較於太平軍,撚軍更擅長流竄,而且撚軍的實力也遠遜於太平軍,我計劃先易後難。”易知足著轉身取過一根棍子在地圖上指點著道:“撚軍如今分為三部分,在山東曹州、沂州、兗州、泰安、濟寧等五府二十二縣範圍內活躍的是張獅、陶大山、頓三、薑台淩、程大偉、劉福、劉興義等部,十三撚合並為一撚,兵力在四、五萬之間。
對於山東撚軍,我已增兵三萬駐守徐州至濟寧一線,另外,調集旅順駐倭艦隊一萬兵力進駐沂州,北麵,著北洋水師調集五千兵力進駐濟南,三麵推進。
在皖北一帶活躍的是張樂行為首的撚軍,控製區域南至潁上、霍丘,北抵江蘇蕭山、碭縣,東接懷遠,西連河南歸德府,兵力約在五、六萬左右。對於這股撚軍,我已增調四萬兵力從四麵合圍,穩步推進。
最後一股是活躍於陝西漢中、商南一帶的張宗禹、賴文光部,值得注意的是這賴文光是太平軍將領,這股撚軍兵力不多隻有二三萬,但機動靈活,又處於山區,燕揚率領三萬人馬圍剿,久剿無功。”
撚軍一直都是長江水師在圍剿,易知足對撚軍情況掌握的如此詳細,也是情理中事,綿愉意外的是撚軍的規模竟然如此之大,而且太平軍還隱隱有與撚軍融合的趨勢,略微沉吟,他才道:“國城是打算先圍剿山東以及皖北、魯西、蘇北一帶的兩股撚軍?”
“不錯。”易知足頜首道:“在我看來,撚軍與太平軍還是有區別的,對於這兩股撚軍,應該是剿撫並重,到撫,朝廷沒銀子,但可以給政策。”
“什麼政策?”綿愉隱隱有種不好的感覺,話一出口就反應過來,“移民?”
“對!”易知足笑道:“隻要有活路,沒有老百姓願意造反,南洋移民、西北移民、東北移民,山東百姓曆來喜歡闖關東,朝廷若是不主動開禁東北,元奇不介意組織山東百姓走海路向黑龍江移民。”
懇請開禁東北的折子遞了上去猶如石沉大海一點反應都沒有,易知足心裏自然不痛快,逮著圍剿山東撚軍的機會,他再次提出,不相信朝廷還是沒反應。
闖關東曆來以山東百姓為主,這一點綿愉很清楚,他還清楚,朝廷絕對無法容忍元奇組織山東百姓走海路移民黑龍江,當即便爽快的道:“國城放心,這事本王會著重奏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