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沉住氣(1 / 3)

這也未免太牽強了,因為這句話就能斷言易知足不會起兵造反?鹹豐顯然是不相信的,不過,他對於易知足也著實是抱有極大的僥幸,以元奇的實力,易知足既不舉兵作亂,也未割據稱王,極不符合常理,也難免他不心存僥幸。

雖奕訢這話有點牽強,但想想也不無道理,易知足是道光元年出生,已經是不惑之年,自然不可能再活五十年,更為重要的是,易知足已經是不惑之年,在完全有實力有機會的情況下卻一直沒有舉兵,反過來,是不是意味著他確實沒有做亂為禍之心?

略微沉吟,他語氣平穩的道:“接著。”

“皇上。”奕訢緩聲道:“易知足的預見能力驚人,這是毋庸置疑之事,暫且拋開這點不,易知足與懿貴妃素不相識,亦無仇怨,懿貴妃既不能威脅元奇,更無法威脅到易知足,他為何非要置懿貴妃於死地?這完全是出於公心!

通過這件事可以一窺易知足的心思,他希望朝局穩定,換而言之,元奇不會作亂為患,至少在目前是如此。臣弟竊以為,朝廷如果能夠主動緩和與元奇的關係,易知足可能終其一生都未必會反,從這份電文來看,他是希望大清國詐長存的。”

這話倒是提醒了鹹豐,易知足這份電文雖然過分,但卻是出於公心,難能可貴的是他能有這個態度!想到這裏,他暗自長鬆了口氣,這些年來,元奇就象是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安排身後事,他最擔心的也是元奇。

轉而,他又想到易知足的預見能力確實驚人,尤其是在部署西北方略的時候,他印象極為深刻,大清能在西北擴張的如此順手,全賴其準確的預判,津京之戰也是如此,英法四國等於是被易知足牽著鼻子一步步拉進津京這個包圍圈的。

不過,那些事情都能的通,懿貴妃這事卻是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他指了指電報,奕訢連忙將電報呈了上去。

玉座珠簾五十春,臨朝三度抱衝人。大清綿延五十亡,三代帝王為傀儡。這意思很明白,是指女主臨朝五十年,三立幼君,導致大清在他之後隻延續了五十年就覆亡。

肅順折返回來後跪在奕訢身後,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沉聲道:“皇上,珠簾臨朝,五十年內,三立幼君,這種事情絕不允許發生,即便是一絲可能,也必須杜絕。”

奕訢跟著磕頭道:“皇上,為著大清江山社稷,寧可枉殺,錯殺,也務必永絕後患,臣弟懇祈皇上慎決。”

這是在逼宮呐!鹹豐心頭有些惱怒,他還沒死,這就逼著他殺自己的貴妃,自己死後,留下孤兒寡母還不知道會被怎麼欺負?他冷冷的看了一眼低伏在地上的兩人,緊呡著嘴沒吭聲。

房間裏氣氛一瞬間就凝重起來,奕訢、肅順登時有若芒刺在背,極度不安,就在這時,綿愉進了寢殿,跪下道:“臣綿愉恭請皇上聖安。”站起身,他才察覺殿裏氣氛不對,心裏不由的警惕了幾分,連忙趨步上前,與奕訢跪在了一排。

鹹豐沉默了一陣,才道:“將電報與他看。”

一看電報,綿愉不由的暗暗叫苦,這事他無論如何是脫不了幹係的,鹹豐若是震怒,他們仨怕是一個也討不了好,他不由的暗自埋怨易知足,有必要將事情弄到如此毫無斡旋的地步嗎?鹹豐病情明顯好轉,就不能徐徐圖之?

他心知這事不能隱瞞,當即摘下頂戴放在地上,又磕了幾個頭,將事情原原本本的了一遍。

聽的是載淳滿月之時,易知足就善意的提醒,鹹豐也是大為震驚,半晌才悶聲道:“這事你為何不報?”

綿愉登時一臉的苦澀,報?怎麼報?懿貴妃才誕下大阿哥,正得寵,他要敢如實稟報,這會怕是墳頭的草都老高了,他連忙磕頭道:“臣最該萬死。”

聽的這話,奕訢和肅順兩人卻是心頭一鬆,鹹豐這語氣明顯是鬆動了,奕訢不敢遲疑,連忙道:“當年漢武帝立儲,便是立子殺母,後世對此褒多貶少,再則,朝廷也須的照拂易知足的顏麵,這封電報直接發送的軍機處,怕是瞞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