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的奕訢躬身退出,慈安蹙著眉頭半晌沒挪身,她下意識的覺的預備立憲有問題,但究竟哪裏有問題,她卻是不上來,而且目前這種情形,預備立憲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對於元奇發出的推行憲政的新號,若是朝廷裝楞充傻,不做任何回應,元奇肯定是會進一步進行輿論宣傳,甚至態度會更為惡劣,屆時朝廷可就被動多了,而且對於朝廷的威信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至於公然反對立憲,隻怕朝中沒幾個大臣支持,首先奕訢就不可能支持,肅順也應該不會同意,如今朝局需要的是平穩過渡,她不希望因為這事攪亂朝局,況且,公然反對的話,會不會導致元奇采取過急舉動?真要如此,她可就成為大清的罪人了!
如此想來,這預備立憲竟是最為妥當,但她卻隱隱覺的有些不安,良久,她才開口道:“宣肅順覲見。”
聽的慈安宣召,肅順自然心知肚明是什麼事情,畢竟奕訢進宮是瞞不過他的,在接到易知足的回電之後,他才明白,易知足並非是急於立憲,所謂預備立憲隻是為了加快推行憲政的步伐,這讓他長鬆了口氣,相比於推行憲政,預備立憲更容易讓朝廷接受,至少目前的朝局不會出現什麼改變。
進了養心殿東暖閣,叩安見禮之後,就聽的慈安的聲音,“近些日子京師官紳士民盡皆熱議立憲,軍機處可有對策?”
“回皇太後。”肅順緩聲道:“施行新政中有倡導言論自由,鼓勵官紳士民關心國事這一條,京師官民熱議立憲,隻可善加引導。”
對於他的回奏,慈安顯然有些不滿,冷聲道:“對於元奇在報紙上發表的那篇文章,軍機處打算熟視無睹不成?”
“回皇太後。”肅順從容不迫的道:“《論皇權專製與君主立憲》一文作者署名非是長樂居士,足見元奇是意在試探,既是試探,朝廷不妨暫且觀望。”
慈安接著道:“若是易知足公開在報紙發表文章倡導朝廷推行憲政,朝廷是讚成?還是反對?”
“讚成不妥,反對亦不妥。”肅順不假思索的道:“津開埠,朝廷得益於英法相助,正興辦工廠,發展軍工,積蓄實力,皇上也尚在衝齡,朝廷目前需要的是穩定,是時間!奴才竊以為,元奇既是未下決心,最妥善的法子是,拖——。”
拖——?這想法與奕訢可謂是不謀而合,就目前而言,最好法子確實也是拖,慈安沉吟了一陣,才道:“如何拖?”
如何拖?難不成奕訢沒兜出預備立憲的想法?還是慈安對預備立憲有抵觸?肅順心裏快速的盤算了一下,木著臉摘下頭上的頂戴放在金磚上,叩首道:“奴才無能,暫無妥善之法拖延,打算觀望一下元奇的態度,再思對策。”
略微沉吟,慈安才道:“事關朝局安穩,軍機處須的盡快商議應對之策。”
“奴才謹遵懿旨。”肅順連忙道。
“跪安罷。”慈安的聲音柔和下來。
西城區,前海西街恭王府。
色麻黑之際,一輛京師常見的兩輪馬車轉過街口緩緩的停了下來,一副縉紳裝扮的曾國藩提著袍角下了馬車,環顧了四周一眼隨即快步趕往恭王府,心裏卻是有些忐忑,奕訢帶信著他前往一晤,他心裏猜測多半是為立憲之事。
這些日子京師官場對於立憲議論紛紛,讚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觀望者有之,其中以讚成立憲者最眾,且多是漢員,京師絕大部分漢員皆讚成立憲,一旦立憲,最為受益的應該就是漢員,這一點大多數人都看的透徹。
當然,反對者也不會少,京師的宗室勳貴王公大臣從內心裏大都是反對立憲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帝後一係的態度,更是無須猜測,這潭水深不可測,他可不想卷入這場旋渦中去。
恭王府,樂道堂,奕訢剛從園子裏散步回來,聞報曾國藩來,當即吩咐,“請他去書房,我隨後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