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清土交易(1 / 3)

1878年6月,歐洲列強齊聚德國柏林,召開了歐洲近代國際關係史上最重要,也是影響極為深遠的一次會議,與會各國經過一個月的各種明爭暗鬥之後,簽訂了一份《關於解決東方事件的條約》,通稱《柏林條約》。

《柏林條約》是對《聖斯特凡諾條約》的全麵修改,最大限度的限製了俄國的擴張。條約由84條組成,規定塞爾維亞、黑山與羅馬尼亞脫離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而獨立;大幅度縮新成立的保加利亞的麵積;奧斯曼帝國將阿爾達漢、卡爾斯、巴統三地區割給俄國並賠款億盧布;奧匈帝國占領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批準英國對塞浦路斯島的占領。

“是不是覺的很諷刺!”易知足抖了抖《柏林條約》譯文,一臉的譏諷之色,“英國不費一槍一彈,獲得了塞浦路斯島,奧匈帝國獲得了波黑。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和沉重代價,並且在軍事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俄國獲得了什麼?

博斯普魯斯海峽仍然不對俄國軍艦開放,向地中海方向發展海軍力量的企圖再次落空。大保加利亞變成了保加利亞,將領土擴展到巴爾幹半島上的企圖也成泡影,隻是在瀕臨俄國領土的地區擴充了點地盤。”

趙烈文一臉歎息的搖了搖頭,“俄國在軍事上的巨大成功與在談判桌上的利益損失,這反差實在是太大了,歸根到底,還是實力太弱。”

“的對,野心與實力必須成正比。”易知足緩聲道:“在發動戰爭之前,必須要清醒的認識自身的實力,好在還有億盧布的戰爭賠款,否則這一戰,俄國雖勝猶敗。”

頓了頓,他接著道:“一直以來我不讚成染指奧斯曼土耳其也正是顧慮到這一點,南洋群島、東南亞、中亞、南非、波斯灣,我們可以染指,對於歐洲列強來,這是海外殖民地的爭奪,但奧斯曼土耳其,就不屬於海外殖民地爭奪的範疇。

一旦我國入侵奧斯曼,就會對整個歐洲構成嚴重的威脅,曆史上蒙古鐵騎曾經橫掃東歐,歐洲各國不會讓曆史再重演,必然會聯合出兵,哪怕是作為同盟的俄國,也會毫不猶豫的出兵。”

“父親所見極是。”易正行心悅誠服的道,英法德奧等國能聯手遏製俄國向土耳其擴張,豈能不聯手遏製大清向土耳其擴張?俄國這個跟頭栽的不,卻讓他見識了歐洲列強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不擇手段和反複無常。

“大掌櫃——。”李鴻章試探著道:“柏林會議已經結束,我國與奧斯曼的領土交易是否也該定下來了。”

易知足聽的一笑,這兩個多月來,元奇一直在與奧斯曼電報往來討價還價,畢竟這事元奇不急,急的是奧斯曼,《柏林條約》的簽訂,奧斯曼對俄的戰爭賠款已就提上了日程,他漫聲問道:“現在奧斯曼咬定的是什麼價格?”

“購價一千萬盧布,借貸一億,利率年息六分。”

易知足接著問道:“與俄國人談的如何?”

元奇眼下忙於北方九省賑濟,根本不可能有抽調如此大額的資金放貸給奧斯曼,不得不與俄國人磋商,延後兩年支付或者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若是要的急,則隻能用白銀支付。

與俄國人談判是李鴻章負責,他連忙道:“俄國人同意暫用白銀支付一半,剩餘的用黃金支付,五年為期,年息百分之十二。”

“不算過分。”易知足點了點頭,道:“罷了,為免夜長夢多,簽約吧。”

七月十八,在《柏林條約》簽訂的五日後,清土兩國正式簽訂《伊斯坦布爾條約》,以一千萬盧布和低息借貸一億盧布的代價,購買巴士拉州及其以南的瀕波斯灣所有領土。

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區,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

年過七十,剛從柏林回國的英吉利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緩步走進自己寬大的辦公室,雖是滿身的疲憊,卻是難掩滿心的喜悅,柏林之行,在俾斯麥的協調下,逼迫俄國對英國全麵讓步,吐出了大部分戰果,而英國卻不經一戰,取得塞浦路斯島作為防衛俄國南下的抵押品,這讓他在國內的威望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