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奇這幾年為實行金本位不擇手段的對外輸出白銀,諸如利用經濟危機以巨額白銀抄底美利堅,利用農業危機以白銀大規模采購糧食賑濟北方各省災民等,這都是朝野上下盡皆知曉之事,誰都清楚元奇庫存白銀嚴重不足,但按照規定,在試行金本位的三年時間內,紙鈔不能自由兌換黃金,但卻可以自由兌換白銀。
不過,因為元奇將紙鈔直接與黃金掛鉤,而金銀兌換比在元奇大量拋售白銀的情況下節節攀升,導致出現紙鈔比白銀更為保值,所以盡管能夠自由兌換,人們出於保值的考慮,鮮少會用紙鈔兌換白銀。
即便不少人都清楚的知道元奇為了賑災大規模超發紙鈔,也極少去兌換白銀,因為人人都清楚,元奇掌控的德蘭士瓦金礦年產量高達四百多萬兩黃金,折合白銀過億,幾年時間就能將這窟窿填補上。
但目前情況卻是發生了變化,股市大跌,經濟震蕩,南非硝煙又起,而且還是圍繞著德蘭士瓦金礦的爭奪,不少人出於謹慎的考慮,紛紛將手頭的紙鈔兌換成白銀以求心安,真金白銀畢竟比紙鈔更令人放心。
這種情況下,發布公告,禁止白銀兌換紙鈔。這無異於是變相的威脅恐嚇,更何況,元奇既能禁止白銀兌換紙鈔,也就能禁止紙鈔兌換白銀!在人心恐慌的情況下此舉不僅不能遏製擠兌的勢頭,反而會適得其反,會激發恐慌,引起更大的擠兌。
胡光墉的擔憂,易知足自然清楚,他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無妨,讓他們兌換,皇上已下旨,戰爭期間禁止紙鈔自由兌換白銀。隨時可以公告下。”
“如此強硬,會不會影響元奇的聲譽?”胡光墉遲疑著道:“一旦引起朝野上下的反感或者是抵製。”
“雪岩過慮了。”易知足打斷他話頭道:“元奇已經徹底壟斷大清的金融經濟和工業經濟,華元也已成為大清的法定貨幣流通下,即便是當今下人人反對、抵製華元,也無濟於事,元奇有強硬的資本!也有強橫的資本!”
“該強硬時,必強硬!”趙烈文附和著道:“目前這情形,元奇若不強硬,必然會引發巨大的危機,甚至是崩潰的危險,孰輕孰重,不難選擇。”
“屬下明白。”胡光墉輕聲道。
從1879年元旦起,終止白銀兌換紙鈔。元奇這則公告一見報立刻引起了轟動,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明擺著的,元奇是希望籍此遏製紙鈔兌換白銀的勢頭,這則公告在展露元奇的強勢之時,也暴露了元奇底氣不足,元奇白銀庫存空虛的情況如今誰不知道?
對於手中還保存著數目不菲的白銀的富商巨賈,官紳富戶來,究竟是將手頭的紙鈔兌換白銀?還是將手裏的存銀兌換紙鈔?這是一個頗為艱難的選擇。
如今元奇強勢無比,從這則公告就可見一般,終止白銀兌換紙鈔,必然是言出必行,握銀在手,屆時白銀向銅錢一般退出流通,這損失可就大了。
留紙鈔在手,眼下元奇濫發紙鈔,且海外開戰在即,還要繼續增發紙鈔,且股市大跌,經濟有蕭條跡象,西洋又要搶奪德蘭士瓦金礦,一旦戰事不利或者是戰事持久,知道會是什麼情況?握著大把紙鈔真心難以讓人心安。
左右為難之下,很多人做出了最為明智的選擇——置業!將手頭的紙鈔或是白銀全換成資產——諸如田地、房屋、商鋪,或是購買儲存一些商品以保值,資金充裕者則投辦實業或是獨資或是合資,總之盡量將手頭的錢花出去。
即便手頭資金不豐裕者諸如一些工人,也開始積極消費,錢多者買房屋,錢少則買自行車、手表、皮鞋等等在他們眼裏屬於奢侈品。
誰都不願在手裏留下太多的錢,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大清的經濟居然空前的活躍起來,物價也開始穩步上揚,而物價的上揚轉過來又刺激進一步的消費,誰也不願意看著手裏的錢貶值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