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王恩茂同誌的家鄉吉安建設得更加美好(1 / 2)

把王恩茂同誌的家鄉吉安建設得更加美好

紀念王恩茂誕辰100周年

作者:王萍

王恩茂同誌是吉安永新縣人,15歲在家鄉投身革命,身經百戰,屢建奇功,逐步成長為人民軍隊的高級將領,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家鄉人民永遠景仰追憶將軍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輝煌的一生、傳奇的一生。

——我們景仰將軍一生南征北戰,從井岡山下到天山腳下,戎馬丹心,為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將軍一生轉戰了大半個中國,戰功卓著。從家鄉永新到湘贛省委機關,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征,直至延安。參與領導八路軍359旅開墾南泥灣,保衛大西北,保衛陝甘寧。解放戰爭時期,領導第二軍解放大西北,氣吞山河,率部越過祁連山,威鎮新疆,功垂天山,為和平解放新疆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立下赫赫戰功。

最讓我們感佩的是,將軍曾“兩次長征”,彪炳軍史。他21歲隨紅六軍團從湘贛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憑著頑強的意誌和精神,克服艱難險阻,到達陝北。31歲那年,中央派出以359旅為主力的八路軍南下支隊,他與王震等同誌率部突破日寇重重封鎖,與新四軍會師大悟山,南渡長江,苦戰湘中,建立了以衡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又南下轉戰粵北,再北上突圍,勝利回到延安。表現出忠於黨、忠於人民解放事業的堅定信念和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景仰。

——我們景仰將軍一生兩度進疆,紮根邊疆40年,為新疆的繁榮穩定付出了畢生心血

將軍是我黨、我軍“既打得了天下、又治得好天下”的傑出人才。他既有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又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一輩子勤於學習、善於總結,數十年筆耕不輟,留下一部《王恩茂日記》,堪稱研究軍史和黨史的寶貴資料,留給了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將軍曾在1949年和1981年兩度進疆,在新疆戰鬥、生活、工作了40年。中央委派到新疆的曆屆黨、政、軍一把手,他在新疆工作時間最長。在主政新疆期間,艱苦創業,鞠躬盡瘁,使天山南北發生了滄桑巨變。新疆的工作多次受到黨中央、毛主席的肯定和表揚,將軍也成為新疆各族人民最尊敬愛戴的領導人之一。

將軍80多歲高齡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仍然留在新疆,為新疆的建設和民族團結孜孜不倦、殫精竭慮。我們不禁想起1949年將軍率軍進駐新疆,路過輪台古城時說:“漢代的張騫、班超等人,建功西域,既是從這條路上去的,也是從這條路回到長安的。而今我們是往前走,不回頭。應該立誌一輩子紮根新疆,和巍巍天山為鄰,與浩浩大漠作伴,和這片我們為之流血流汗、為之開拓耕耘的大地永遠融彙在一起。”60多年過去,這番話仍深深感染我們。將軍紮根新疆40年,讓我們深深懂得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的紮根奉獻、鞠躬盡瘁。駱嵐老媽媽曾經寫過一首詩,蕩氣回腸地表達了她和將軍對新疆的深情眷戀:天涯無處不芳草,我願垂老天山旁。而今壯誌尚猶在,願將餘生獻新疆。這種精神與情懷,值得我們永遠崇敬和學習。

——我們景仰將軍一生追求真理,以不屈的鬥誌、高尚的情操,踐行理想信念高於天的錚錚誓言

“兩次長征”“兩度進疆”使將軍名載黨史、軍史,而在“兩次逆境”中展現的對革命、對理想、對信念的無比忠貞,更讓我們感佩動容。第一次在永新,當時湘贛蘇區正值肅反擴大化,將軍因為有文化,被當做“動搖的知識分子”上了黑名單。一邊要參加對敵作戰,一邊還被懷疑。但他始終相信組織、相信黨,不抱怨,不懈怠,用“真金不怕火煉”贏得了組織信任,任弼時同誌出麵擔保將軍“不是動搖的知識分子,是堅定的革命者”。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毛主席稱讚將軍是“打不倒的王恩茂”。遺憾的是,後來將軍還是受到衝擊迫害,堂堂的共和國“封疆大吏”被貶到安徽蕪湖當了一年多革委會副主任。但黨中央決定他重返新疆主持工作時,將軍沒有二話,古稀之年毅然再度“出征”。就是這樣,將軍心中裝著信念,義無反顧投身新疆工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