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 財務管理(33)(1 / 3)

其他業務利潤是企業從事基本生產經營活動以外的其他經常性經營活動所取得的利潤。工業企業的其他業務利潤包括材料銷售、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外購商品銷售、無形資產轉讓、提供非工業性勞務等取得的利潤。它由其他銷售收入扣除其他銷售成本、其他銷售稅金及附加後形成。計算公式如下: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銷售收入-其他銷售成本-其他業務流轉稅金

上述其他業務利潤也是按配比原則確定的。公式中的“其他業務流轉稅金”是其他銷售業務所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以及教育費附加。

3期間費用

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這兩項費用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在一定經營期間內為取得生產經營性利潤而發生的不能歸屬於產品負擔的經營性耗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按其性質屬於期間性費用,直接體現為當期損益,抵減營業利潤。

管理費用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公司經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費、待業保險費、董事會會費、谘詢費、訴訟費、稅金、土地使用費、土地損失補償費、技術轉讓費、技術開發費、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業務招待費、壞賬損失、上繳上級管理費等。

財務費用是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發生的有關費用。如經營期間的利息淨支出、彙兌淨損失、調劑外彙手續費、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發生的其他財務費用。

營業費用是企業在銷售產品和提供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應當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廣告費、展覽費,以及專設銷售機構人員經費等支出。

4資產減值損失

企業資產減值損失項目,反映企業各項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如應收賬款減值準備、存貨資產減值準備等。

綜上所述,經常性活動利潤的計算公式總結如下:

經常性活動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二)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活動利潤

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活動包括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以及投資收益項目。比如,企業轉讓無形資產使用權、出售原材料、對外投資(收取的利息、現金股利)等,屬於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活動,由此產生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扣減總支出也構成營業利潤的一部分。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反映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投資收益項目則反映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投資淨收益。它由企業的股票投資、債券投資、聯營投資和其他投資的淨收益組成。投資淨收益的計算公式是:

投資淨收益=對外投資收益-對外投資損失

式中:企業投資淨收益由企業股票投資、債券投資、聯營投資和其他投資淨收益組成。它是企業利潤總額的組成部分之一。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股利、債券利息、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有價證券所獲取的款項高於其賬麵價值的差額收入,以及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企業增加的淨資產中按投資比例應擁有的份額。投資損失包括對外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有價證券所取得的款項低於賬麵價值的差額,以及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企業減少的淨資產中所應負擔的份額。

綜上兩部分,營業利潤的計算公式可以概括為:

營業利潤=經營性活動利潤+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活動利潤

(三)營業外收支淨額

營業外收支淨額是企業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後的餘額。

營業外收入是相對企業營業收入而言,它雖然與企業某時期的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但與企業整體經營有聯係,因而成為企業利潤總額的組成部分之一。比如,企業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活動,不是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也不屬於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活動,由此產生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不構成營業收入,所以應當確認為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通常包括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利得)、債務重組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以及罰款收入等。

相應的,營業外支出則包括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如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損失)、債務重組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以及罰沒支出等。

綜上所述,利潤總額包括了企業一定時期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所產生的淨受益以及非生產經營性活動所取得的營業外收支淨額之和。其計算公式為: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三、利潤分配原則

現代企業製度以現代產權製度為基礎,現代產權製度又以產權關係理順為前提。企業利潤的分配關係取決於企業的產權關係。我國企業產權製度已初步建立了以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為主要形式的所有製體係。以所有者權益為基礎,為合理解決企業利潤分配關係提供了條件。在現代產權製度規範的條件下,企業利潤分配應遵循以下三項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