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國家成熟的證券市場中,回購是一種合法化的公司行為,但由於回購股票的行為對公司股價的影響過大,而且通常涉及內幕消息,因此各國均對此進行了嚴格的約束。西方國家公司回購的股票一般作為庫藏股票處理。我國《公司法》第143條規定:“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①減少公司注冊資本;②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並;③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職工;④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的。”按上述規定收購的本公司的股票,必須在10日內注銷並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變更登記並公告,也即按照現行法律,我國公司不存在庫藏股概念。
2考慮公司自身的實際情況
公司選擇股票回購方式,一般應以現金暫時充裕、股價偏低、資本結構不盡合理為前提,否則,勢必會得不償失。
3尊重股東的意見和要求
公司在股票回購前應將回購計劃向股東公布,取得股東的理解,得到股東的支持。
企業納稅管理
企業納稅管理的職能和作用
一、企業納稅管理職能概述
企業納稅管理職能是納稅管理本身所固有的對企業納稅活動進行決策、計劃、組織、調控的內在職責與功能。納稅管理職能存在於納稅管理的範疇之中,不受社會外部條件的影響。企業納稅管理職能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其作用程度受社會客觀條件的影響和製約。從廣義上講,納稅管理職能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投資、理財、營銷、管理等所有活動;從狹義上講,納稅管理職能可以具體到某一產品、某一稅種、某一政策、某一具體納稅事務的運作。
二、企業納稅管理職能的具體表現
(一)決策職能
納稅管理的決策職能是指對納稅全過程中各種可行性方案進行選優抉擇的職能。決策職能處於納稅管理活動的起始環節,是納稅管理的首要職能。從企業整體發展而言,它包括在投資、籌資、生產、經營、分配等重大問題的抉擇中;從具體執行而言,它存在於執行方案及執行過程的最佳選擇與決斷中。
(二)計劃職能
納稅管理的計劃職能是指為了執行企業整體發展中投資、籌資、生產、經營、分配等重大問題的抉擇,依據企業的未來發展目標及生產經營特點,在國家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從企業整體發展出發,對企業投資、籌資、生產、經營、分配中的納稅事宜作出相應計劃的職能。計劃是實現決策的具體操作方案,是決策的延伸和具體化。企業應依據未來發展的目標,製訂長期、中期及短期的納稅計劃和措施,提高納稅管理的有效性與可預見性,為管理調控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組織職能
納稅管理的組織職能是為了保證納稅管理目標的實現和計劃的有效執行對各管理要素進行合理配置的功能,包括對企業納稅管理方式的確立、對納稅管理人員的組織與配備、對納稅計劃的實施與調控、對納稅具體事項的協調與安排。組織職能的有效實現可以保證決策與計劃的順利執行。
(四)調控職能
納稅管理的調控職能是指對影響納稅計劃執行的因素予以調整和改善,並采取相應的控製措施,以達到預期管理目標的職能。主要是對納稅管理過程各環節、各要素的銜接及配合予以協調,對偏離計劃目標的活動予以糾正,對突發情況予以及時處理,對計劃中存在的不合理作出適當調整。
三、企業納稅管理作用
企業納稅管理的作用是企業納稅管理職能在一定時期形象化的外在表現,可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麵來分析。
(一)微觀分析
從微觀而言,納稅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有以下幾個方麵的作用。
1優化資源,提高獲利能力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其經營的最終目標。要實現該目標,就得合理組織企業生產、經營、投資、籌資活動,優化各項經濟資源。利潤總額等於總收入減總成本,即在總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總成本越小,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就越大。總成本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內在成本,即生產成本、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二是外在成本,即國家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稅法規定,強製、無償地對企業征收的稅收。減少內在成本可提高企業獲利水平,減少外在成本同樣可以提高企業獲利水平。企業納稅管理涉及生產、經營、投資、籌資過程中各項資源配置與運作,有效的納稅管理可以優化組合各項資源、降低外在成本、提高獲利能力。
2促進財務基礎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首先,納稅管理的有效性要靠規範的財務會計資料加以反映,企業必須建立、健全財務會計製度,規範財務核算資料與過程。
其次,納稅管理活動有利於促進企業精打細算、節約支出、減少浪費、提高經營管理及財務核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