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9章 生產經營管理(15)(1 / 3)

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作業控製,使每個生產環節、每道工序都能嚴格按照期量標準進行生產,杜絕過量生產、過量儲備,要采用與現場工作狀況相適應的、簡便實用的信息傳導方法,以便在後道工序發生故障或由於其他原因停止生產,不需要前道工序供應在製品時,操作人員能看到信號,並及時停止投入。例如,“看板”就是一種能起到這種作用的信息傳導手段。各生產環節和工種之間的聯絡,也要設立方便實用的信息傳導信號,以盡量減少工時損失,提高生產的連續性。例如,在機器設備上安裝紅燈,在流水線上配置工位故障顯示屏,一旦發生停機,即可發出信號,巡回檢測工看到後就會及時前來修理。

生產作業控製除了期量控製外,還有質量和成本控製,也要貫徹目視管理的要求。例如質量控製,在各質量管理點,要有質量控製圖,以便清楚地顯示質量波動狀況,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車間要利用板報形式,將“不良品統計日報”公布於眾,當天出現的廢品要陳列在展示台上,由有關人員會診分析,確定改進措施,防止再度發生。

(五)現場各種物品的碼放和運送要標準化

物品碼放和運送的標準化有助於過目知數。例如,各種物品實行“五五擺放”,各類工位器具包括箱、盒、盤、小車等,均應按規定的標準數量盛裝,這樣使得操作、搬運和檢驗人員清點數量時既方便又準確。

(六)統一規定現場人員的著裝,實行掛牌製度

現場人員的著裝不僅起勞動保護的作用,在機器生產條件下,也是正規化、標準化的內容之一。它可以體現職工隊伍的優良素養,顯示企業內部不同單位、工種和職務之間的區別,因而還具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使人容易產生歸屬感、榮譽感、責任心等。此外,對於組織指揮生產,它也可創造一定的方便條件。

掛牌製度包括單位掛牌和個人佩戴標誌。按照企業內部各種檢查評比製度,將那些與實現企業戰略任務和目標有重要關係的考評項目的結果,以形象化、直觀化的方式給單位掛牌,能夠激勵先進單位更上一層樓,鞭策後進單位奮起直追。個人佩戴標誌,如胸章、胸標、臂章等,其作用同著裝類似。另外,還可同考評相結合,給人以壓力和動力,達到催人進取、推動工作的目的。

(七)現場的各種色彩運用要實行標準化

色彩是現場管理常用的一種視覺信號,目視管理要求科學、合理、巧妙地運用色彩,並實行統一標準化管理,不允許隨意塗抹。

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概述

企業的機器設備是生產運作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進行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也是企業固定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生產能力的大小,決定於機器設備的狀況;企業生產能否正常進行,生產效率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機器設備的完善程度;企業的產品品種、產量、質量、成本、交貨期以及安全、環境保護、勞動者的情緒等,無不受設備的影響。現代企業生產活動依賴機器設備的程度日益增強,同時,由於企業的機器設備日趨高速、精密和複雜化,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日益提高,機器設備對生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信息化,技術更新、產品升級換代的周期大為縮短,市場需求多樣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消除公害、保護環境、減少事故等問題也日趨尖銳。這些都對企業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完善程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與此相關,設備的折舊費用和管理費用也必然呈增高趨勢。由此可見,企業機器設備狀況的優劣,設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增加。因此,科學地選好、用好、管好、保養維護好設備,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設備綜合管理的意義

(一)設備的概念

設備是企業的有形固定資產,是在企業中可供長期使用(一年以上),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實物形態,價值在一定限額以上的勞動資料和其他物質資料的總稱。

設備是現代化的生產工具,是物化的科學技術,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要素,是企業進行產品生產的重要物質技術保證。它反映了企業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以及高新技術含量,也標誌著企業的現代化程度和科學技術綜合水平。加強設備綜合管理,使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是保證企業生產按正常秩序進行的基本條件,是保證企業實現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重要基礎。設備的管理與維護以及技術改造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改善經營效果的重要環節。

(二)設備綜合管理的概念

設備綜合管理,是指依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通過一係列的技術、經濟和組織措施,對設備壽命周期內的所有設備物質運動形態和價值運動形態進行的綜合管理工作。即從設備的購置、投入使用、維護保養、維修、改造、更新,一直到報廢為止的全過程的管理工作。

(三)設備綜合管理的意義

在生產的主體由人力逐步向設備轉移的今天,設備綜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