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眾多消費者在民族習慣、地理位置、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民族習慣、個人禁忌、年齡、職業、興趣愛好、生活方式等方麵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因此,他們對商品或勞務的需求也必然是各具特色,具體表現在不同消費者對於同一種商品的質量、價格、花色品種等方麵有著千差萬別的要求。企業應該在對市場進行細分的基礎上,根據消費需求的多樣性特點和自身條件相結合,準確地選擇目標市場。
2發展性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也是不斷發展的。原有的需要被滿足後,新的需要必然隨之產生。一般來說,市場消費需求呈現出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物質到精神的發展趨勢,最後由數量上的滿足到質量上的滿足。對市場消費需求發展性的研究,將有利於企業對潛在市場的開拓。
3層次性
消費需求是在一定的支付能力及其他條件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消費需求的層次性,一方麵表現為,社會上眾多的消費者,由於社會地位、收入水平和文化素養的差異,對同種商品的需求檔次是各不相同的。如汽車,有的購買豪華型轎車,有的卻仍在使用普及型轎車。另一方麵,每個消費者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但其眾多的需求不可能同時得到滿足,總要按照個人的支付能力或其他條件,區別輕重緩急從而依次逐步實現。
4伸縮性
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商品會體現出伸縮性的特征,即受到商品數量、質量、價格、品種以及需求強弱等內、外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一定的彈性。內因主要包括消費者自身的購買欲望、貨幣支付能力等;外因主要包括商品供應狀況、價格、廣告宣傳、售後服務等。這兩方麵的因素都可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一般而言,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需求伸縮性較小,消費者對它們的購買不會因價格的變動或收入的變動而發生較大的波動。而那些非日常生活必需品或中、高檔商品,消費需求的伸縮性較大。通常,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或商品價格的下降,人們對非必需品等商品的購買會明顯增多,反之則減少。
5互補性和替代性
很多商品具有消費需求的互補性,它表現為消費者順便連帶購買,以保證商品使用的整體性和係統性。例如,消費者購買影碟機時,往往要順便購買影碟;購買皮鞋後要買鞋油等。銷售具有互補性的商品,不僅會給消費者帶來方便,而且能擴大商品銷售額。消費需求的替代性指消費者某一方麵的需求,可以由兩種以上的商品來滿足。在市場上則表現為一種商品需求量增加,另一種商品的銷量則相應減少。如隨著空調需求量的增加,電風扇的需求量相應減少;洗衣粉的銷量增加,則肥皂的銷量相應減少。
6可誘導性
市場中的消費需求可以通過企業營銷活動或其他因素的影響進行引導和調節,即人們的消費需求可以因為受到營銷活動而發生變化和轉移。在一定的外因誘導下,消費者的某種需求可能由中檔轉變為高檔,或由潛在需求轉變為現實需求。因此,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不僅應當適應和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應該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啟發和誘導,使其向有利於企業發展和盈利的方向發展。
三、消費者心理分析
消費者心理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過程中的一種思維活動。消費者心理是複雜多變的,從消費品的購買到消費,消費者的心理變化一般分為六個階段,即認識階段、知識階段、評定階段、信任階段、行動階段、體驗階段,也可以把它概括為三種不同的心理過程,即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誌過程,三個過程相互依賴和促進,能夠激起人們進行一定的消費活動。
(一)消費者的心理過程
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指的是消費者在其購買行為中的心理活動的全過程,是消費者的不同心理活動現象對商品現象的動態反映。前麵介紹過,消費者的心理過程,大致可以分為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誌過程三個部分。在這些不同的過程中,消費者的心理行為直接地反映出消費者個體的心理特征。
1消費者的認知過程
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心理活動,是從對商品的認知過程開始的,這一過程包括了消費者對所購買商品的認識階段和知覺階段,是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重要基礎。在這裏,認知過程指的是消費者對商品的個別屬性(如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的各個不同感覺)相互間加以聯係和綜合的反映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通過自身的感覺、記憶和思維等心理活動,來完成認知過程的全部內容。
消費者的感覺過程,是指商品直接作用於消費者的感官、對消費者加以刺激而引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獲得有關商品的各種信息及其屬性的材料,如廠牌、商標、規格、用途、購買地、購買時間和價格等,是消費者接觸商品的最簡單的心理過程。在購買中,消費者借助於觸覺、視覺、味覺、聽覺和嗅覺等感覺來接受有關商品的各種不同信息,並通過神經係統將信息感覺傳遞到神經中樞,產生對商品個別的、孤立的和表麵的心理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