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同時,喬直也接到了努度的通知,天竺的兩家公司,雖然每家隻欠了20億美元,也沒有能力賠償,不得不破產還債。
這讓喬直大吃一驚!
按道理不應該啊!
天竺這兩家鋼鐵公司,都是世界前二十大龐然大物,鋼鐵產量都在幾千萬噸的水平,隻是賣空了一千噸,用自己的產量填上窟窿,不就完了嗎?
聽了米塔爾的解釋,喬直才明白,事實上遠沒有那麼簡單,結果才如此嚴重。
首先,他們如果有一千萬噸的鋼鐵,當然就解決了問題。
遺憾的是,他們沒有。
他們年產確實有幾千萬噸,可是都已經按照合同賣光了。
雖然他們那個增加億噸產量確實沒有相應的消費需求,可是現有的產量還是有需求匹配的。
而且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產和消費範圍。
因此,他們的一千萬噸賣空,就沒有自己的產量提供支持,隻有到市場上去買,然後填窟窿,就是賣空的那部分。
而到了最後,市場的價格已經攀升到一噸550美元,而他們賣空時得到的價格是一噸360美元,每噸淨虧200美元。
這二百美元一噸的淨虧損,或者是20億美元的總虧損,必須從他們自己的淨資產中拿出來。
不過,現實太殘酷。
他們這兩家公司的淨資產都沒有多少,就是有一些,都遠遠不足二十億。
況且,他們的淨資產也不都是流動資產,根本不能馬上拿出來賠錢。
要想賠錢,隻能把固定資產變現,但是這種臨時變現,一百塊錢價值的東西能變現十塊,就算本領不小。
所以,這兩家的命運和米塔爾公司一樣,被迫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境地,而且情況更加糟糕。
這種情況的發生,讓米塔爾非常內疚,他一邊介紹情況,一邊自責。
那兩家的初衷,本來是想拉兄弟一把,把米塔爾拉出火坑。
沒想到這位兄弟噸位太重,不但沒有拉出去,反而把拉人的兩個兄弟也拉得掉了下來。
現在原先進坑的那個讓喬直救了上去,天竺的那兩個還在火坑中掙紮。
這讓米塔爾感覺非常不好。
不過,他現在已經黔驢技窮,沒有任何手段幫他們了。
要是以前,隻要他原因,幫他們一把,還真不是什麼大事。
即使從他個人的資產裏拿錢,也不是太大的負擔。
這次期貨打敗之前,他的淨資產還有500億美元呢。
盡管這次喬直沒有動他的個人資產,但是他最主要的個人資產部分在鋼鐵公司的股份中,整個鋼鐵公司都賠給了喬直,他的股份自然也沒有了,因此他的個人資產,最主要的部分已經煙飛雲散。
順便說一句,所有鋼鐵公司的持股人,他們的個人資產也同樣沒有了,因為米特爾的期貨是公司的業務,因此虧損也是公司的虧損,把所有股民的投資全部賠光。
至於那些股民和米塔爾的經濟糾紛,喬直是不管的,他接手的公司已經和那段過去的曆史完全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