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府會計改革論述(1 / 2)

政府會計改革論述

財經縱覽

作者:李嬋

作者簡介:李嬋(1992-),女,漢族,山西省,單位:青海大學,專業:會計學。

摘要:目前,政府會計改革已成為一種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我國的“十一五”規劃也已經明確提出要推進政府會計改革。近年來,由於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加之政府職能轉換,公共財政體質改革和政府監督的加強,對政府會計信息的要求也更高。另外,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這一係列改革的實施,使現行的政府會計麵臨新的挑戰,所以實行政府會計改革迫在眉睫。

關鍵詞:政府會計改革;預算會計;權責發生製一、政府會計改革的國際實踐

政府會計改革已成為會計專業的一種潮流,盡管世界各國政府會計改革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但通常都反映在四個方麵:政府會計確認改革、政府會計計量改革、政府會計記錄改革、政府財務報告改革。隻是程度與實施的具體方式有所不同。

二、我國政府會計內容及工作組織

反映、核算和監督政府單位及其構成實體在使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過程中財務收支活動的會計管理體係即為政府會計。從整個政府會計理論體係來看,政府會計的目標無疑是邏輯起點,我國政府會計目標主要表現在三方麵:完善公共財政管理,提高政府運行效率,增加財政透明度,提高財政信息質量。我國政府會計的內容包括三部分:一項製度,兩個體係。即:政府財務報告製度、政府會計準則體係和政府會計製度體係。工作組織主要包括設置會計科目、采用適當的記賬方法、規定的會計憑證以及設置會計報表等內容。

三、我國現行政府會計存在的問題

1、不能全麵反映政府的資金運動;2、反映的信息不充分;3、監督作用體現的不夠明顯;4、我國還沒有提供過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財務報告,現行的實際上隻是以預算會計報表為核心的一種報告體係,這種報告逐漸呈現出諸多問題。

四、政府會計改革的對策研究

1、將“預算會計”調整為“政府會計”

預算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是預算資金的收支活動,而政府會計核算的範圍更大,是以政府活動為核算範圍。所以,除預算會計之外,政府會計還包括那些不表現為預算收支的資金運動。另外,由預算會計向政府會計的轉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預算會計模式仍然保持有比較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同時也為了與國際會計管理相統一,因為在《國際公立單位會計準則》中的提法是“政府會計”。

2、進一步完善政府會計信息體係,提高透明度

加大政府會計信息的透明度,一方麵可以吸引大眾參與其中,進而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另一方麵有利於加強對政府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3、正確把握政府的角色

在公共管理當中,政府的角色應該是政策製定者而不是政策執行者,這樣可以有效的將政府從大量社會事務中解脫出來,實現公共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政府機構臃腫,預算超支,效率低下等問題。

4、明確政府會計目標

從政府會計目標的最終定位上看,主要集中在“受托責任”和“決策有用”兩個方麵,但二者在孰輕孰重問題上還存在分歧,考慮到利益相關者在稅收和公共服務方麵都沒有退出權,他們隻能間接的影響政府的稅收和支出決策,所以財務報告中“受托責任”較之“決策有用”更應該受到重視。其中“受托責任”和“決策有用”處在整個目標層次結構的最上層,其他各項目目標都是圍繞最高目標展開的。

5、政府財務報告主體的確定

確定政府財務報告主體目的在於解脫受托責任並作出決策。基於政府會計目標,政府財務報告主體的確定要看是否有使用者據以明確受托責任和製定決策。如果沒辦法合理劃定政府財務報告主體的界線,則政府財務報告所傳送的信息以及政府受托責任的解除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6、建立政府財務報告規範

從預算會計報告到政府財務報告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套財務報告規範,使得這套規範既能與國際慣例相銜接,又能夠體現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點。另外,除了建立政府財務報告規範,也要建立政府會計規範。

7、將權責發生製逐步引入政府會計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