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新聞解讀(1 / 3)

中國電信 兩次蛻變躋身“500強”(附短評)

人民日報 王 政

“核心閱讀”7月8日,美國《財富》雜誌公布2009年度全球企業500強,中國電信再次上榜,列263位。

移動業務分流、網絡等新興技術的衝擊,讓全球固網業務持續萎縮,固網企業普遍虧損。然而,2005年以來,中國電信的業務收入卻一直保持正增長,累計利潤超過1000億元,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年均增長6%,2008年更是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收入和利潤正增長的固網公司。

作為中國電信運營業的“百年老店”、電信改革的“母體”、全球最大的固定通信網絡運營商……中國電信積極充當行業發展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在短短4年裏摸索出一條從傳統固網運營商到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轉型之路。

◆ 一變

114變身“號碼百事通”

戰略轉型,變通信服務為信息服務

提起114,許多人的第一反應也許仍是查號台。不過,如今的查號台早已變身為“號碼百事通”。訂餐、訂房、訂機票、問路、要車、找工作……無論你尋找的目標是大是小,具體還是模糊,都可以找114/118114.

從原先簡單查詢電話號碼,到把查號服務、紙質黃頁服務和聲訊服務整合在一起的語音搜索引擎,“號碼百事通”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截至2008年底,“號碼百事通”業務收入已達50億元,年均增長率30%以上。

“號碼百事通”隻是中國電信提出戰略轉型之後大規模運營的第一個信息服務業務。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回憶說,2004年11月他剛到中國電信時,企業的業務模式依然是發展固話和互聯網接入。當時,全國固定電話拆機數已超千萬,業務量增長速度迅速下降……

“如果把傳統語音市場比作一條窄窄的淺灣,那麼信息化市場就是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經過思想解放大討論,王曉初和集團公司管理層提出從傳統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打響了電信企業戰略轉型的第一槍。

在商業模式創新上,2005年,中國電信麵向政府和企業用戶,推出了包含總機服務、協同通信、網管專家、“全球眼”視頻監控等豐富功能的一站式信息化應用解決方案———“商務領航”品牌下的係列化信息應用。截至2008年,“商務領航”業務收入已達63億元,同比增長76.4%。

移動業務的加入則為轉型增添了新的活力。2008年中國電信獲得移動業務經營牌照後,提出在移動業務的發展上要聚焦中高端,實現有效益的規模發展。在這個總體思路的指導下,中國電信突出移動互聯網概念,實施差異化戰略;發揮移動與固網業務相融合的優勢,促進移動業務發展,帶動其他業務發展。據了解,通過各種努力,從2009年1月開始,中國電信C網用戶連續5個月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09年5月,出賬用戶本期到達數為3691萬戶,1~5月累計淨增900萬戶。

轉型戰略的實施,使中國電信逐步化解了企業主要依靠固網語音業務發展的風險,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2008年,中國電信非語音收入占比從2004年的22%提升到45%,寬帶用戶增長到4718萬戶,增值業務收入達到169.8億元,綜合信息服務收入達到113.5億元。中國電信連續4年被國資委評為A級績優企業,並連續多年入選“世界500強企業”。

◆ 再變

“送電報”變身“服務商”

輔業改製,近20萬員工價值再造

作為我國電信行業改革的母體,在經曆了尋呼剝離、郵電分營、電信重組、政企分開之後,原通信行業近4000家附屬企業和多種經營企業大多留給了中國電信。留給中國電信的還有沉重的冗員———近70萬員工,占當時四大電信運營商人員總和的一半以上,平均年齡大、冗員多、人均勞動生產率最低。其中,輔業近20萬人……這使得中國電信在邁向新的發展道路時步履尤其艱難和沉重。

在中國電信結構性調整中,輔業改製和上市是最值得書寫的一筆。

“由於業務模式轉型、主業改製上市的需要,中國電信原先的電報投遞、接線、架線員等眾多工種,都被劃轉為輔業。他們都曾經為企業做出過貢獻,我們不能簡單地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輔業改製。”擺在王曉初和中國電信管理層麵前的第一個難題,是為輔業員工找到發展出路。

麵對通信服務市場蓬勃發展的機遇,中國電信重新審視了輔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及其自身的能力和資源特征,通過價值鏈的細分與延伸,為輔業員工找到了三條出路———幹工程、服務外包和信息服務,並以此將輔業定位為“信息和媒體運營商的服務商”。

通過減少企業數量、縮短法人鏈條和精簡管理層次等多種措施,中國電信先後注銷關閉了近3000家輔業企業,並於2006年選取上海、浙江等6個條件成熟的省級輔業公司,發起設立了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通信服務)。

由於經營模式定位清晰,體製優化,中國通信服務以“信息和媒體運營商的服務商”為主題的投資故事獲得海外投資者的青睞。2006年12月8日,中國通信服務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不僅開創了我國通信行業生產性服務類央企海外上市的先河,也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第一家具有“綜合通信支撐服務”概念的上市公司。

受益於國內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非洲、拉美、中東等地區業務的高速增長,“包袱”變成了“香餑餑”。通過上市,不僅提升了輔業自身的價值,而且提升了整個產業鏈的價值。中國通信服務總經理張誌勇告訴記者,近3年,中國通信服務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為24.2%,淨利潤平均增長率為19.3%。2007年8月31日,中國通信服務完成了對中國電信其他13省實業的收購。2008年,中國通信服務又成功收購中國通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100%的股權,為下一步大力開拓海外市場鋪平了道路。

短評:強基礎 上水平

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巨大衝擊,也考驗著企業承受風險、迎接挑戰的能力。

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主動轉型升級、苦練內功的企業不僅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有的業績不降反升。今天起我們陸續報道的10家企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分別是:中國電信集團、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華僑城集團、中石化茂名石油化工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北京首都旅遊集團、雲南白藥集團、廣西柳工集團、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結學習它們的經驗,在當前應對危機保增長、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時期,很有意義。

企業的發展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市場瞬息萬變,危機無處不在。企業一定要有憂患意識,不僅要居安思危,還要善於居危解危。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有的企業見事比較早,應對準備比較足,也有一些企業措手不及,無所適從,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沒有憂患意識。企業要通過此次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汲取經驗教訓,一方麵科學製定應對危機的方案,做好充分準備去麵對最困難情況的出現,爭取最好的結果;另一方麵加強危機的預測和管理,建立起一整套防範風險、快速反應的機製,進而全麵提高中央企業化解風險、應對危機的能力。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延續,企業不應消極被動地“熬冬”,而是要利用這段時間苦練內功抓“冬訓”,夯實基礎、強身健體。企業基礎管理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要打造“百年老店”,必須練好內功、強化基礎管理。“內功”紮實了,才經得起風浪。企業要加強戰略與規劃管理,根據國有經濟布局的情況,做好企業戰略規劃的製定,提高戰略規劃執行力。要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切實強化投融資管理、現金流量管理、預算管理、高風險業務管理等關鍵環節和薄弱部位,完善內部控製機製,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要加快培養高素質的職工隊伍,缺什麼補什麼,真正把職工隊伍素質提高到國際水平。

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很大困難,也帶來了重新調整的機遇。企業既要立足當前求生存求發展,又要麵向未來優化結構上水平,力爭在今後的競爭中搶得先機。要抓住我國實施十大行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有利時機,積極參與行業調整重組,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要不斷完善產業鏈和價值鏈,積極獲取戰略性資源,引進關鍵設備和高新技術。要優化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及時捕捉市場變化,增強快速反應能力。要增強自主創新意識,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努力突破製約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為迎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和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做好準備。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相信眾多企業一定能經受住考驗,把應對危機的過程變成提升競爭力的過程,形成新優勢,再上新台階!

領跑於信息時代——中國電信創新模式調查

新華社 劉菊花

在全球固網業務持續萎縮、固網企業普遍虧損的環境下,中國電信通過戰略轉型、管理變革與技術創新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近三年來累計創造收入5000億元,利潤超過1000億元,成為全球固網行業唯一一家收入、利潤正增長的公司。

作為中國電信行業曆次改革的“母體”,在一次次拆分、剝離之後,中國電信承擔了大量改革成本,有著龐大的非經營性不良資產和沉重的冗員。然而中國電信“點石成金”,將輔業整合並成功上市,通過市場化方法解決了11.3萬人的就業穩定問題,並實現了輔業資產的保值增值。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電信主業轉型、輔業改製、聚焦用戶的成功經驗,值得在所有國有企業推廣。

◆ 主業轉型:從基礎網絡運營商到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

杭州路易計算機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提供計算機維修的小企業,其負責人王燕平的辦公室是一間小屋子,位於杭州市一條普通的小巷子裏,不臨街,門臉也很不起眼,但公司的業務卻異常繁忙,電話鈴聲不斷,高峰時,不到10分鍾就有一個報修電話。每次接完電話,王燕平就要馬上再給維修工人打電話安排活兒,幾乎顧不上接受記者的采訪。

王燕平接到的報修電話,都是從中國電信號碼百事通轉來的。作為已有三年“盟齡”的“號百”加盟商,王燕平說他特別感謝“號百”。在加盟之前,王燕平主要通過公交車廣告招徠客戶,但花了錢卻效果不大,業務量一直上不去。加盟“號百”後,公司業務量增長了300%。“用戶也感覺非常方便,打個電話,我們就可以去上門服務。‘號百’會有專人時常回訪用戶,服務質量不好的加盟商,會隨時失去加盟資格。”

“號碼百事通是中國電信從基礎網絡運營商到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的產物,僅靠整合既有的114/118114查號服務、紙質黃頁服務和聲訊服務等業務資源,就為日益衰微的固話業務發掘出一個龐大的新增長點。”中國電信集團號百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瑋介紹說,2008年號碼百事通呼叫接通量超過14億次,同比增長9.91%,全年實現收入增長53%,拉動中國電信集團經營收入增長1個百分點。現在號碼百事通業務所提供的訂餐、訂票、訂房、導航和實用信息查詢等多種服務已滲透到了百姓日常消費與生活中,預計2009年業務收入可達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