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管理思想(1 / 2)

精細化管理是國有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挑戰的“利器”

李安喜

企業以效益論英雄,沒有效益的企業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企業是幹出來的,效益是管出來的。我認為,管理出效益,從嚴管理出大效益,精細化管理出最大效益。這已被茂名石化近五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茂名石化自2007年以來,按照“管理效益年”、“從嚴管理效益年”、“精細化管理效益年”這樣每年一個主題來抓管理,使管理麵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競爭能力和抗擊市場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大企業創大效益的目標。

2007年為茂名石化的“管理效益年”,公司全麵加強計劃、財務、生產、銷售、供應等方麵的管理,全年實現利潤39.33億元,從過去效益居中國石化五大煉化企業倒數第一位一躍成為中國石化煉化企業效益排頭兵。2008年為茂名石化的“從嚴管理效益年”,麵對國際原油價格大起大落和市場急劇變化的嚴峻形勢,公司把高油價的壓力作為從嚴管理的動力,把市場低穀作為錘煉本領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機遇,有效地提高了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99.82億元,上交稅金122.54億元(約占當年廣東省財政收入的1/70),整體虧損(政策性)30.48億元(按中國石化年初預算條件還原,實現利潤40.93億元),為中國石化大型煉化企業中虧損最少的企業。麵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公司把2009年定為“精細化管理效益年”,按照“更專業、更精心、更細致”的思路全麵實施精細化管理,公司1萬多名幹部職工千方百計尋找一切增加效益的機會,發揚“幹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的中國石化精細管理精神,把精細管理、挖潛增效貫穿於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特別強調安全、環保和產品質量的剛性要求,積極推進增產增效、優化增效、降本增效。上半年,公司實現安全環保生產,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居同行業先進水平,實現利潤38.83億元,上交稅金76.2億元,創曆史同期最好水平。實踐證明,“管理出效益,從嚴管理出大效益,精細化管理出最大效益”的管理理念是完全正確的。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加深,對經濟實體的影響還在擴大。國有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努力轉“危”為“機”,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我認為,精細化管理是“利器”。

何謂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就是“更專業、更精心、更細致”的管理。首先要做到更專業。管理是一門學問,沒有專業知識作支撐,對管理是無從下手的。因此,企業管理人員一定要做到精通專業,對所負責的專業了如指掌。比如企業財務人員要精通財務知識、金融知識甚至證券知識;生產管理人員要精通生產知識,對生產流程、工藝、技術、設備情況都要十分熟悉和了解;計劃管理人員對生產經營情況、市場情況、同行業情況、原料情況、產品情況等都要了然於胸;銷售人員對國家有關政策、本企業產品性能、國內外市場走勢都要十分清楚。而企業主要負責人則要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辦企業所需要的各方麵知識,如對計劃、財務、生產、銷售、供應、工程、人力資源、法律、改革、政策以及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麵的知識都要了解,既是專才,也是通才。其次要做到更精心。就是更加用心地去思考、研究和實施精細化管理。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管理中去,努力做到生產上精耕細作、經營上精打細算、管理上精益求精,工作的標準要一年比一年高,水平要一年比一年好,各項可比性指標都要達到同行“數一數二”水平。最後要做到更細致。就是管理更加精細周密,把精細管理貫穿於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用心管,切實堵塞管理漏洞,不斷提高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水平。

如何在企業推行精細化管理?我認為,關鍵是要做到人人明確任務、人人落實責任、人人自覺實踐。任務不明就會方向不清,責任不清就無人負責,無人負責就無法落實。要把管理層的思路、要求和計劃落到實處,單靠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強力推動是不行的,單靠少數管理人員是不行的,而是要靠企業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這幾年,茂名石化能遞進式地抓管理,做到管理一年上一個台階,企業開始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從大的方麵來說,靠的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的正確領導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從我們自身來說,就是公司自上而下抓落實、自下而上齊負責。公司由領導班子成員到中層管理人員,從中層管理人員到基層管理人員和職工,每個人都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務是什麼,責任是什麼,該如何幹。我們的考核也是圍繞任務、責任和實踐來進行,車間、班組每到月底就知道該月有多少獎金,或者可能會被扣罰多少。因為公司年初就按照“任務、責任、實踐”的要求,將全麵預算管理指標分解為“確保指標、力爭指標、奮鬥指標”三個台階進行考核,完不成“確保指標”不得獎金,完成“確保指標”得30%獎金,完成“力爭指標”得60%獎金,完成“奮鬥指標”得100%獎金。這種“跳起來摘桃子”的考核辦法簡單、明了、實用,充分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落到各個層麵和全體職工當中。比如,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新鮮水使用量,我們煉油廠車間不僅將節水指標分解到班組和職工,還給每個取水點都落實了責任人。許多職工為節約新鮮水,清潔現場時寧可步行幾十米到廠區邊溝去提水。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一套大型煉油裝置每月用水量還比不上一個家庭每月用水量多,煉油加工噸油取水由2004年的1.55噸下降到2008年0.55噸,下降了65%。還有,我們乙烯廠的工人從平時人們不大注意的包裝袋標記入手,通過精確測算減少2個字符,每次打印所需油墨、溶劑比原來減少10%,一年可節約打印費用10萬元。這都是精細管理得到推行和落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