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一線調研(1 / 3)

陝西法士特集團公司

依靠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

郭儒明

“調研手記”還記得國慶50周年的首都閱兵式嗎?一個個由重型軍車組成的戰車方陣拖著火炮、載著火箭,從天安門前威武雄壯地緩緩駛過。看見今天了嗎?在祖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大地上,條條公路上往來急馳的各種品牌的國產重型卡車……請記住,在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有一個企業功不可沒,它就是———陝西法士特。

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公司是我國最大的以重型汽車變速器、汽車齒輪及其鑄、鍛件為主的大型專業化生產企業和出口基地,資產總額60億元,員工8000餘人。旗下擁有陝西法士特齒輪有限公司、西安法士特汽車傳動有限公司、寶雞法士特齒輪有限公司、寶雞法士特鑄造公司、西安法士特取力器公司、美國法士特分銷公司等10餘家控、參股公司。

中國第一個重型變速器係列產品,中國第一家將齒輪產品打入國際OEM配套領域,中國第一家將重型變速器批量出口,中國齒輪行業各項經濟指標名列第一,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重型變速器產銷量世界第一……曆經41年的創業發展、改革發展和創新發展,陝西法士特集團公司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諸多無愧於民族、無愧於未來的精彩篇章。

41年前,當法士特的前身———陝西汽車齒輪總廠在陝西寶雞蔡家坡渭河南岸、秦嶺北麓的一條小山溝裏破土興建時,並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而今天,法士特已躋身全國齒輪行業納稅10強、中國汽車工業50強、中國機械工業和中國製造業500強、中國大型工業企業千強行列,成為中國齒輪工業的領航者和排頭兵,受到國內外重型汽車界的高度關注。集團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被國家列為“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業”;法士特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法士特齒輪產品榮獲國家“產品質量免檢”證書;法士特“重型汽車機械自動變速器開發”項目被列入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863計劃)計劃。

“十一五”期間,法士特集團以做強做大國內市場、全力開拓國際市場為主題,充分發揮國內外市場互補發展的優勢效應,開創了產品配套多元化、多係列、多品種、大市場發展的新局麵,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速度不斷加快,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充分展示了法士特變速器的強大技術實力和競爭力,為企業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創業篇

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公司是由陝西汽車齒輪總廠整體改製而成,其前身陝西汽車齒輪總廠始建於1968年,是國家在陝西省寶雞蔡家坡建設的重點“三線”企業,1975年竣工投產,當時主要任務是為軍用越野汽車配套生產變速器、分動器、取力器以及各種汽車齒輪和鍛件。1985年陝齒總廠劃歸中國重汽集團公司管理,並經國家和陝西省批準,在西安市擴建新廠區,主要生產從美國引進的雙中間軸變速器,1995年正式竣工驗收。法士特集團公司(陝齒總廠)從1985年隸屬中國重汽集團公司管理,直至1999年底下放陝西,曆時15年。在此期間,企業既經曆了“軍轉民”生產調整,又趕上了“三線”企業遷轉建設;既有過1993~1994年經濟過熱時期的繁榮興旺,也承受了1995~1999年行業不景氣帶來的窘迫困境。

在創業發展中,法士特(陝齒總廠)開發生產了我國第一代5J80T重型汽車變速器,為國防建設和部隊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20世紀80年代初,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又先後開發了一係列民用配套產品,經過“八五”技術改造後,形成了以J80、J90係列變速器為主導的產品配套體係,被重型汽車、大客車、專用車、特種車輛廣泛使用,變速器產量和經濟效益獲得了快速增長。

20世紀80年代中期,為加快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的發展,法士特引進美國技術生產的雙中間軸重型變速器,迅速成為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的主流產品。

◆ 改革篇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重型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原引進產品已與市場需求明顯不相適應。擺在法士特麵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再次麵向國外,繼續引進;二是走創新之路,自主發展。法士特堅定地選擇了自主創新之路,既要為企業爭光,更要為民族爭氣。對於引進技術,法士特不是簡單地消化、吸收和生產、銷售,而是以此為基礎,不斷創新、發展和提高。為此,企業在內部建立了專司新產品開發的技術研發中心,完善了齒輪研究所和工藝研究所,並緊盯市場變化和世界變速器製造前沿技術,大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1995年7月,李大開同誌出任陝齒總廠廠長,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陝齒總廠勵精圖治,大膽探索,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時企業正值低穀,生產經營難以為繼,嚴重虧損,一度四個半月發不出工資,職工思想混亂。新領導班子帶領廣大職工銳意改革、創新管理,開始了艱苦卓絕的第三次創業並開始著手在企業內部實行幹部製度、用工製度、分配製度等一係列改革。1996年,在全廠範圍內首先取消了幹部行政級別,打破了幹部和工人界限,對中層以上幹部全麵實行聘任製,使幹部有了壓力,職工看到了希望。1997年對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嚴格考核的基礎上發放津貼,一年一評,不搞終身製;製定了《廠內退養、待崗、下崗的規定》,當年減員700人。1998年取消“零工時”計獎辦法,在一線定額工人中實行計件工資製,真正實現多勞多得。1999年剝離非生產經營性資產,將醫院、學校、後勤服務等部門推向社會,自負盈虧……其間經曆的種種困難、矛盾、壓力,至今令人感歎。幾年的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法士特人以吃非常人之苦、出非常人之力的行動,磨礪了“團結、務實、頑強、開拓”的企業精神,職工思想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企業由此步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1998年,企業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咬緊牙關,發奮進取,先後通過了ISO9001、QS9000質量體係貫標認證和美國伊頓公司第二方質量體係評審,為進軍國際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1999年,企業抓住中國“入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有利時機,投入技改資金6090萬元,添置關鍵設備,並對工藝、工裝、製造加工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首批建成5條出口齒輪加工生產線,並重點在培育高技術、高附加值出口產品上狠下功夫,推陳出新,提升品質,在產品技術質量性能等各方麵始終領先一步,實現了由傳統汽車零部件齒輪產品出口向以重型汽車變速器總成產品出口為主導的戰略轉移,開創了企業國內外市場互補發展的新局麵,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得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適應改革發展,2001年9月28日,陝齒總廠以其全部經營性資產與民營上市公司合資組建了陝西法士特齒輪有限公司,並統籌考慮了進入合資公司的資產、負債,使新設公司有較合理的資本結構,能以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穩定的投資回報率實行良性運行;保持了生產經營性設施的完整配套,避免了與老企業之間的同業競爭;對進入新設公司的人員和生產經營機構完整配套,保證新設公司獨立規範運行,從而平穩實現了資產、債務、業務、機構及人員的重新組合。

新公司成立以後,隨即進行了人事、分配、勞動三項製度的改革,進入合資公司的2980名員工全部放棄國有身份,全員實行合同製,進一步激發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通過資產重組、債務重組、業務重組和機構及人員重組,實現了企業科學規範管理,全麵推進了現代企業製度改革。

2005年9月28日,陝齒總廠整體改製為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公司,由工廠製變為公司製,並按現代企業製度,建立起了符合市場機製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由此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為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20世紀60年代創業發展、80年代引進發展和本世紀初的改製發展,陝齒總廠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年輕的法士特通過體製創新、機製創新、管理創新、思想創新,現代企業製度建設大見成效,企業麵貌煥然一新,生產經營飛速發展,各項經營指標連年保持行業領先,重型變速器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國汽車工業企業改革發展的一麵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