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內蒙古水務投資集團總經理鄭錦麟
高端訪談
作者:楊亮
【編者按】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水資源嚴重短缺。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的問題日益成為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為改變內蒙古水利建設長期以來受製於資金短缺、水利建設事業發展緩慢的狀況,2005年,內蒙古水利廳在國家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指引下,大力推進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水利建設投融資模式,整合廳屬企事業單位的資產,組建了內蒙古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翻開了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新的一頁。
內蒙古水務投資集團公司成立以來,積極探索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國有資產的運營管理新模式,充分發揮投融資平台的作用,主導或參與了事關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涉水項目的開發、建設與經營管理,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的快速、平穩發展發揮了較大的支撐作用。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對自治區水利事業有何推動作用?水投公司在市場化運作方麵有什麼經驗?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對於加快落實中央、自治區兩級一號文件有什麼現實意義?水投公司“十二五”規劃的情況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內蒙古水務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鄭錦麟。
記者:請介紹公司下水投公司和我區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的關係。
鄭錦麟: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日益成為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為改變內蒙古水利建設長期以來受製於資金短缺、水利建設事業發展緩慢的狀況,2005年,自治區水利廳在國家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指引下,大力推進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水利建設投融資模式,整合廳屬企事業單位的資產,組建了內蒙古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為進一步推進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為加快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利支撐, 200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將水投公司確定為自治區級水利投融資平台,確定水投公司具有融資建設自治區級大中型水利工程的項目法人資格,負責投資項目的建設和管理並承當還貸主體。今年2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內蒙古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內蒙古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投集團”)。水投集團自成立以來資產規模迅速擴大,從最初注冊資本4200萬元,發展到總資產接近百億元,5年來實施的30餘項水利、水電和供水等工程,對內蒙古水利跨越發展發揮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記者:在推進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方麵,水投集團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助力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
鄭錦麟:水投集團發揮政府投融資平台的優勢,成功運作實施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水利工程。其中,由水投集團與二連浩特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二連浩特第二水源地供水工程於2010年7月正式通水。該工程建設之初,資金不夠充足,但各設備、材料供應商看好政府融資平台的資信,在設備、材料定金未到位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為工程建設提供支持,不僅加快了工程建設進度,還節約了資金。該工程為跨行政區域調水工程,供水水源地在蘇尼特右旗,工程總投資18485.96萬元,日最大供水量為3萬立方米,工程通水後徹底改變了二連浩特市供水能力不足、限時供水的局麵,並可滿足該市2020年前的城市居民飲水需求。水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滿洲裏汙水廠升級改造工程也在2010年建成並運行,並將中水供給黃金集團烏山礦作為工業用水,同時取得了《工業用再生水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同年7月,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和自治區環保廳領導視察烏山礦時認為,“中水回用解決了烏山礦長期解決不了的選礦用水問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形成了良性產業鏈”。水投集團投資建設的另外一項工程——內蒙古黃河鐙口工業供水(一期)工程,是自治區的重點工程,該工程總投資3億多元,以黃河水為水源,工程建成後將為沿黃兩岸工業發展提供用水保證,為打造沿黃經濟圈,改善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