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思考(1 / 3)

區域經濟

作者:王永富 龔翠英

低碳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和方向,已成為新一輪國家競爭的焦點和核心。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的不斷推進和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迅速發展,區位獨特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已經成為開放開發的熱土。迅速發展的經濟係統與自身脆弱的生態係統形成尖銳的矛盾,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因而,研究廣西北部灣區域經濟與低碳發展意義重大。

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概況

2008年1月16日,國家正式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兩個市物流中心“4+2”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麵積4.25萬平方公裏,海域麵積近13萬平方公裏,2008年末總人口1300萬人(不含玉林、崇左)。2010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GDP)3021.73億元,增長15.6%,比全區快1.4個百分點,對全區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2.9%,占全區GDP的比重達31.8%。

北部灣經濟區自然生態良好,其中廣西北部灣海域是迄今中國自然生態最好、最潔淨的海域之一。但隨著北部灣經濟區工業化進程加快,北部灣陸域和海域環境汙染突發事件將會凸現出來。港口和近海隨著石油化工產業等的建立,將會增加海上石油和化工原料運輸,可能會出現溢油、化工原料泄漏的突發環境汙染事件;陸域人海河流將會出現無機、有機及重金屬汙染物泄漏,引起陸域汙染物排泄到近海,威脅海洋環境,生態經濟問題有惡化趨勢。

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的現狀

近年來,廣西十分重視發展低碳經濟,倡導循環生產和清潔生產,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城市環境質量穩中趨好

大氣環境方麵,廣西北部灣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整體保持在二級水平;水環境方麵,2010年廣西北部灣主要河流水質總體良好,大部分河流可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要求;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狀況“良好”,整體較2009年有所提高;城市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78.6%的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處於好或較好水平,57.1%的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處於較好水平。

(二)農村環境形勢比較嚴峻

在廣西北部灣,農村環境形勢比較嚴峻,點源汙染與麵源汙染共存、生活汙染和工業汙染疊加,工業及城市汙染向農村轉移,已成為廣西北部灣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製約因素。鄉鎮工業布局不當,工業汙染比較突出,化肥、農藥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局部地區麵源汙染比較突出,畜禽養殖汙染日趨凸顯。由於廣西在中國屬於欠發達自治區,麵臨加快發展的重任,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門領導對節能減排的認識不足,對環境的治理明顯落後於經濟發展。

(三)汙染減排工作任務艱巨

廣西關於“十二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強化汙染物減排和治理,加快城鎮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重點江河及大中型水庫水汙染防治力度,有效控製城市大氣、噪聲汙染,嚴格汙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影響評價,建立多元環保投融資機製,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北部灣經濟區汙染減排壓力仍較大,麵臨的減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的製約因素

當前,北部灣地區處於快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階段,新項目不斷上馬,新投資不斷注入,資源環境壓力日益明顯;高投入、高能耗、高汙染、低產出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改變;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低碳產業、新興產業規模偏小,技術和人才“瓶頸”突出,實力和競爭力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