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的巨人
開場哨
作者:扶風
內線凋零,是NBA這些年一個永恒的話題,一個顯著的現象就是“20+10”球員的減少:2010-11賽季,NBA有四位“20+10”內線,凱文·樂福、德懷特·霍華德、布雷克·格裏芬和紮克·蘭多夫;2011-12賽季隻剩下了三位,從2003-04賽季以來一直比較穩定的貢獻場均20+10的蘭多夫永久性退出;而到了上個賽季,一個也沒有了……
隨便翻開一張九十年代中早期的NBA技術統計薄,都可以輕易找出幾個20+10的內線:大衛·羅賓遜、卡爾·馬龍、奧拉朱旺、尤因、查爾斯·巴克利是固定人選,1992年之後,這個榜單裏又增加了沙奎爾·奧尼爾和阿倫佐·莫寧——相比之下榜眼不如狀元那麼穩定,而德裏克·科爾曼、拉裏·約翰遜等人也是“20+10俱樂部”的常客,這還不算籃板上雙如家常便飯、隻是得分總離20大關差一點點的肖恩·坎普和凱文·威利斯等人。九十年代末期,老一輩超級內線進入暮年,好在還有加內特、鄧肯等人站出來和“鯊魚”一起撐住門麵,當這二位告別20+10之後,NBA就陷入了真正的內線荒。
本賽季開賽之後,局麵突然一變,雖然“魔獸”的得分仍然達不到20,但其他幾位年輕的內線卻打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數據。
格裏芬從上賽季的低迷中走出,重回超級內線行列;健康的樂福依然是最穩定的大前鋒,場均4次以上的助攻,其全麵性早已不讓當年的克裏斯·韋伯;拉瑪庫斯·阿爾德裏奇職業生涯首次將籃板球提升到兩位數,也首次邁進“20+10俱樂部”,他在防守端的貢獻,是開拓者隊排名西部第一的重要因素;德瑪庫斯·考辛斯的個人數據也非常華麗,他也是職業生涯首次打出場均20+10,但他的數據沒能讓國王隊多贏得幾場比賽;最後必須一提的是安東尼·戴維斯,在受傷之前,他一直能穩定地貢獻20+10的數據,他不但是鵜鶘隊的希望,也是NBA未來的希望。
以上這幾位內線,除了剛剛打第二年的戴維斯以外,其他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們雖然風格各異,但卻有相同之處:他們在內不蠻打,在外能擋拆,會跑位、擅中投,重現了二十年前的內線風格。
樂福身邊有盧比奧,阿爾德裏奇有利拉德,格裏芬有保羅,戴維斯有霍樂迪,考辛斯也有了小托馬斯,未來的他們都有各自的發展空間。雖然還都沒能找到幫助球隊奪取總冠軍的“密碼”——像鄧肯、加內特和諾維茨基那樣,但,消失的巨人畢竟還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