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在交談中充分了解對方(1 / 2)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行為學家皮魯克斯說:“交談是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也是辦事不可缺少的必要環節。”為此,他提出了以下事項:

(1)應先了解對方的一些經曆情況和生活狀況。

在應酬當中,各人的思維方式各不相同,他有他的生活願望,你有你的生活觀點,交談能否融洽則在於你話題的選擇。假如你不了解他的生活困難,而在那裏大吹特吹打高爾夫球或是環球旅遊的樂趣,他肯定提不起興趣和你談下去的,但倘若你告訴他一條快速致富的門路,不用你說下去,他們也會提問的,因為這正是他所關心的。

在談話中,經驗是重要的。對於應酬的話題和場麵,應該具有一定的經驗,否則就會處於一種不利的局麵;對於所涉及的話題應有專門的知識,當你和對方談到某一件事時,你必須對此確有所認識,否則說起來便缺乏吸引力,不能讓對方感興趣,也無法與他人說到一起;充分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真理,有許多事情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永無改變,這種永恒不變的道理,自己要常存於心;要培養自己的忍耐力,切忌凡事小氣,經驗證明,“小氣”常使一個人吃虧。

在談話中,還應注意,要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觀。

按照經驗,一個態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爭取更多的朋友。甚至你的“死黨”,你也不必口口聲聲去對他表明,隻要在事實上是“死黨”就行;對事物要有衡量其種種價值的尺度,不要死硬地堅持某一個看法;不要說得太多,想辦法讓別人多說;如要對人親切、關心,應竭力去了解別人的背景和動機。

如果在交談當中,不顧對方的心理變化,而一味地將想法統統搬出來,那麼,你是得不到他的認同的。一廂情願的談話往往會讓對方厭惡。

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該說話的時候卻沒有說,從而失掉了說話的時機;不看對方的態度便貿然開口,叫做閉著眼睛瞎說。

在交談過程中,雙方的心理活動是呈漸變狀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和人交談中應兼顧對方的心理活動,使談話內容和聽者的心境變化相適應並同步進行,這樣才能讓交談意圖達到明朗化,引起共鳴。

(2)應清楚對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性格外向的人易於“喜形於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談;性格內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對他則應注意委言婉語、循循善誘。不設身處地替別人想想,隻一味地誇誇其談,其結果必然是失掉了一批又一批的交談對象。

一個善於辦事的人,總能傾向對方的說話,以便從中獲得自己所需的“點子”。這一點常被許多人忽視,實為非明智之舉。

我們勸你,相信這句話:“隻要向他打聽,必定可以得到不錯的點子。”有些人在別人眼中具有這種“點子大師”的魅力。但是,這種人並不是凡事針對別人的話提供有利的“情報”。被稱為“說起話來亢奮起勁”

抑或“頭腦頂好”的人們,也同樣都善於聆聽別人說話的內容。

由於世上隻喜歡談論自己的人居大多數,因此願意安靜聆聽別人說話的人最受歡迎。所以,成為聆聽好手也是擴展人際關係的重點之一。

聆聽別人說話時,懂得隨聲附和尤為重要。隻要不時隨聲附和,對方便會覺得你將他的重點一字不漏地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