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科洛夫是一個身材瘦小的老頭,頭發也幾乎掉光了。穿著灰色大衣,帶著一條紅色的圍巾,顯得很優雅斯文。他是瓦良格的總設計師,因此從不懷疑自己作品的質量。
“噢,抱歉,龍組長,”索科洛夫有點不好意思,他擦了擦濺到身上的咖啡,“我詳細介紹一下。瓦良格和現在在俄羅斯海軍服役的庫茲涅佐夫號,是前蘇聯集中800多個行業的專家和大約7000多個工廠、科學研究院以及設計局的力量完成的,當時為了建造它們,莫斯科還特別撥款對我們造船廠進行了大規模技術改造,我們有載重350噸的自行平板車,能裝配重達1700噸總段的水平船台旁平台,有起重量為900噸的芬蘭科尼龍門吊車,所有材料和工人都是精挑細選的,所以質量絕對沒問題!請您放心!”
“那現在完成多少了?還需要加裝什麼設備嗎?”趙坤問。
這時候謝列金接過話頭,“我來說說吧。瓦良格的建造率為67%。是88年下水的。現在船體自重3.2萬噸。如果說要加裝什麼設備,那要看您想讓它幹什麼了。要是作為航母,還要加裝雷達、聲納、艦載武器、指揮係統等等。要是作為旅遊船,我想除了將一些艙室改為客艙,內部裝修一下,弄點餐廳和舞廳什麼的,應該不用再加什麼了。”
“不過瓦良格大多數的艙室隻有2.2米高,貴公司真的打算作為旅遊船嗎?那可太矮了些!” 索科洛夫補充了一句,撇撇嘴。
“發動機已經裝好?” 王定一總師最關心這個。
“噢,當然。我們采用的是總段模塊化建造工藝,不裝發動機是不會下水的。”
組員們又根據自己的專業問了很多問題,造船廠的專家都予以詳細的解答。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這時候馬卡洛夫說:“龍組長,我看這樣吧。從今天下午開始,你們可以實地考察瓦良格。隨便你們考察多久,幾天可以,一個月也行。我會派人陪同你們。有問題我們都會跟你們解釋。”
龍鎮海喜出望外,“非常感謝,這樣再好不過了!”
“等你們考察完,再做決定。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們買它回去,是做航母”。
考察組聽到這句話,都愣住了。龍鎮海看了看馬卡洛夫,語氣平靜的說了一句:“我們的合作,會是個好的開始”。
中午吃完飯,在船廠職工的帶領下,調查組一行來到了0號碼頭。車從船廠生活區連接碼頭的幹道一直開,在0號碼頭的一端左拐上去。車剛拐彎,瓦良格號巨大的身影就立刻捕獲了所有人的眼球。
“好大啊!”小陳立刻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陽光隔著瓦良格照耀在寒風淩冽的碼頭上,瓦良格在碼頭上留下了長長的影子,逆光的效果,加上鋼鐵的身軀,令它看上去就像一座神話裏的堡壘,又像是奧汀神的聖殿,守護著維京人的後代們。
其實,“訂單106”最初的名字是“裏加”號,裏加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拉脫維亞的首都。1990年7月,鑒於拉脫維亞局勢不穩,有獨立的傾向,因此匆匆改名為“瓦良格”。瓦良格,俄文為Варяг,意為俄羅斯古代的北歐維京人,以紀念於1904年2月9日日俄戰爭中在仁川海域被日艦擊傷後自沉的“瓦良格”號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