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洛夫喝了一口茶,從抽屜拿出兩根雪茄,問龍鎮海:“你抽煙嗎?不介意吧?”龍鎮海搖搖頭,“我不抽,但我爸是個老煙槍。”
馬卡洛夫笑了笑:“那就是沒問題了,這可是上好的古巴雪茄,當年我們給他們造補給船的時候,一個古巴海軍上校給我的,現在也不剩幾根了。”
馬卡洛夫點著了雪茄,美美的吸了一口,然後吐出了一個大大的煙圈,看來真得是很享受,似乎也在回味多年前的美好時光。
“龍組長,我不知道你們購買瓦良格的真實目的,但我希望是跟我的想法沒有區別。所以我今天說的話,希望你能記住,越多越好。”
龍鎮海臉上的表情沒有變化,但心裏暗暗吃驚,這老頭難道看出什麼來了?不過轉念一想,老廠長身居高位這麼多年,以他的社會閱曆,發現點端倪也很正常。於是也就安下心來,點點頭,“您說。”
“雖然是同一型艦,但瓦良格和庫茲涅佐夫還是很不同的。如果能夠完成後續施工,瓦良格的戰鬥力會比庫茲涅佐夫強很多。據我們內部評估,其作戰效能超出庫茲涅佐夫20%左右。”
馬卡洛夫的開場白如此直白,弄得龍鎮海都不知道怎麼接過話茬了。
“首先,瓦良格的排水量比庫茲涅佐夫大了5000噸,這都是根據庫茲涅佐夫號在建造和海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加以改進的結果。比如庫茲涅佐夫號底倉幹燥係統的設計不太完善,沒有用於排水的射流泵,幹燥泵用起來也不方便。防空武器的布局也不理想。”
龍鎮海一聽,心裏麵暗暗記住,一定要讓曹震和趙坤仔細查看馬卡洛夫說的這些問題。
“問題最大的是動力係統。由於液壓自動裝置太落後,鍋爐運轉時不能永遠保證及時的供應空氣,因此鍋爐總是處於極限工況,煙很大,而且航速上不去。試航的時候一般不超過18節,之前實驗艦載機起降,航速隻有6-8節。這樣的話,艦載機起飛的重量就嚴格受限。而瓦良格就用了新設備,隻不過還沒有接受試航的檢驗。如果你們要買,動力係統一定要多試,主鍋爐問題不大,關鍵是液壓裝置。”
這些數據,如果不是老船長透露出來,龍鎮海估計一輩子也不會知道。而且從2016年庫茲涅佐夫號前往敘利亞的首次實戰部署來看,那衛星照片都能清楚看到的黑煙,證明老廠長所言非虛。
“還有,庫茲涅佐夫號裝的相控陣雷達,我們叫‘火星——貿易風’,雖然是前蘇聯最強大的艦載雷達係統,號稱探測距離有500公裏,實際上無論在庫茲涅佐夫上,還是之前的戈爾什科夫號上,這個雷達都沒有達到設計參數。可能是波束從一個布板轉移到另一個布板進行環形電子轉移時很難提供技術保障。這個問題到現在也沒有解決,蘇聯解體了,備件和配套設備供應中斷,所以就更不可能解決了。所以瓦良格號上就沒有安裝這個雷達的基座。中國同誌需要用自己的雷達。”
相控陣雷達在當時屬於新生事物,隻有美蘇兩國實現了大量裝備。在龍鎮海的印象裏,國內除了重要的遠程預警雷達(例如後來公開的7710工程),陸地防空雷達和艦艇防空雷達都沒有相控陣的。
但是龍鎮海現在不能說話,因為相控陣雷達是軍用設備,一說就等於坐實了自己是中國軍方的人了。
馬卡洛夫掐了煙頭,喝了一口咖啡,接著說:
“當然,就設計來說,瓦良格和庫茲涅佐夫都有天生的缺陷。第一是滑越式航母,作戰效能比美國的尼米茲級要差很多,這也沒法改了,都怪原蘇聯的那些老官僚們。第二,他們一定要在航母上安裝花崗岩反艦導彈的發射裝置,這既無必要,又破壞了甲板的剛度。你們如果要買回去,這個發射裝置一定要拆除,改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