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護國寺(1 / 2)

“嗯,下次去烏克蘭的時候,得想辦法去看看。”龍鎮海說。

“一定要去!空軍買了蘇-27,戰鬥力提高了不是一點點,光航程就能覆蓋到韓國和台灣東部。我們也羨慕啊!現在我們的海航部隊還沒有三代機,碰到美國人來,幾乎沒有什麼抵抗的能力。我個人估計,以後蘇-27係列會成為空軍和海航的主力裝備,因為空軍正在談引進生產線的事。所以,引進蘇-33,也是必然的。”

趙坤一聽到司令員的這句話,高興的差點沒跳了起來。“要引進蘇-27的生產線?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還說呢,就現在空軍那一個團的蘇-27,能頂什麼用!”作為常年研究海軍裝備的人來說,在1994年,能知道蘇-27將大舉進入中國的消息,那應該是比中了彩票還高興。

“對,還在談,雖然難度大,但應該能成功。這事是劉副主席親自抓的。估計要再買一個團的蘇-27,他們才答應賣生產線。”

蘇-27,是原蘇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第三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與美國的F-15齊名。1985年,首批蘇-27進入蘇聯空軍服役。該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航程超過3500公裏。對當時的中國空軍來說,這兩個指標幾乎是外星人的數字。

中國考慮買蘇-27,是蘇聯解體之前的事。當時蘇聯人隻想賣低端的米格-29,但是在空軍林虎副司令員和軍委劉副主席的堅持下,以及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西蒙諾夫的努力下,最終雙方敲定了購買蘇-27的合同。蘇聯解體後,中方一度非常擔心俄羅斯會不執行合同。因為當時俄羅斯的對外政策是一邊倒的向西方。尤其是那個外長科濟列夫,為了向西方示好,不止一次的向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建議終止售華蘇-27的合同。但是老辣的葉利欽畢竟很知道錢對當時俄羅斯的重要性,尤其還是美元。

於是葉利欽表麵上答應了科濟列夫,私下裏卻授意當時的軍隊外貿局盡快將24架空軍現役的蘇-27直接換了中國空軍的塗裝,飛到中國的蕪湖交付中方。由於都是俄軍現役的,算二手機,俄國人還多給了2架。當然也有說法是多的兩架就是蘇霍伊設計局的,是西蒙諾夫為了解決設計局的經濟困難力主賣給中方的。不管是哪個原因,首批交給中方的蘇-27是26架。

空軍決定引進蘇-27,是一個影響極為深遠,而且十分明智的決定。它讓中國空軍首次擁有了能和西方重型製空戰鬥機相抗衡的同類機種,並且具備了戰略空軍的打擊能力。今天在中國早已滿大街的殲-11,殲-11B,殲-16,以及遼寧艦上的殲-15,都是中國人在蘇-27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他們撐起了中國一半的天空。要知道,在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後,麵對美國海軍艦載F-14和F-18的輪番衝擊,駐守海南島的海航殲-8根本抵擋不住。軍委不得不把駐守廣東的空軍蘇-27調過去,才勉強維持平衡。那個時候,整個中國,也就這24架蘇-27能用。

以至於當年11月,911後美國攻打阿富汗,在吉爾吉斯斯坦駐軍,美國人的戰機第一次威脅到了中國的大後方。軍委又把廣東的蘇-27調到新疆保持警戒。估計美國人看到這批蘇-27,會叨咕一句“How old are you?”,怎麼老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