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飯,大家又跟著車回到尼特卡。滿臉通紅的涅夫斯基拉著趙坤的胳膊走到2號和3號區。2號是著艦引導和攔阻試驗區,3號是滑躍起飛實驗區。
“還有個1號區,是彈射攔阻試驗區,”涅夫斯基指著前麵說,“不過很久沒用了,彈射器技術蘇聯一直沒太整利索了。現在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沒了,就更不需要了。”
2號區主要配置飛行控製係統、著艦引導係統、4道攔阻索和1套攔阻網。3號主要有滑越跑道,止動輪擋和偏流板等。2號和3號就在一起,基本上就組成了一艘航母的輪廓。
涅夫斯基帶著大家先在3號區,他讓大夥往地麵看,“這可不是簡單的跑道,是和庫茲涅佐夫的甲板完全一樣的,包括形狀、尺寸、標示線,那兒,2號區還有那個著艦引導係統。飛行員在上麵訓練,就如同在航母上一樣,不能有半點差錯。”
大家往地上一看,果然,地麵上畫著不同顏色的標示線,密密麻麻的,有圓的,有長條形的,還有像飛機形狀的。
“這些線都是什麼意思?”陳可法問趙坤。他怕再鬧個外行的笑話。沒想到涅夫斯基聽到翻譯了,直接回答他,“右邊的線模擬艦島。旁邊黃色的像飛機的線,表示甲板停機位,一共有10個。這邊斜直線表示降落區,上麵本來有橫的四根鋼索,就是攔阻索,很久沒用了已經,所以已經拆了。圓的是直升機起降點。那兩條黃色的長線,在滑躍甲板中點交彙,代表起飛線。”
“那為什麼兩條黃線不一樣長?”
“一條是輕載起飛線,一條是重載起飛線,重載需要的滑跑距離長。”
因為瓦良格號還沒有建造完成,甲板上除了亂七八糟的遺留的施工設備,還沒來得及畫上這些標示線,所以在場的中國人表示驚奇也很正常。這才是瓦良格完工後的標準模樣。
攔阻索雖然拆了,但是把它墊起來,以便飛機能掛住的彈簧片還在。龍鎮海上去搖了搖,發現彈簧片很穩,紋絲不動。
“艦載機攔阻索掛到第二根線是最好的,掛到第四根和第一根在平時訓練中都是不合格的,雖然在實戰中掛住那兩根飛機也能停住,但畢竟太危險了。在掛攔阻索訓練之前,要先完成觸艦複飛的訓練。你們看到著艦區前麵有一堆輪胎印,就是這個訓練留下的記號。”涅夫斯基繼續解釋。
就在大家還在仔細觀察各種標示線和輪胎印的時候,涅夫斯基拉著趙坤和龍鎮海來到2號區模擬甲板左側的一個豎起的裝了很多燈泡的長方形牌子上。
“龍,趙,在整個著艦引導模擬係統中,這是最重要的。趙看過美國人航母,他應該知道。”
趙坤點點頭,對龍鎮海解釋說,“這個叫菲涅爾透鏡助降裝置,輔助飛行員著艦用的。”
“我們叫它月亮。”涅夫斯基插了一句。
龍鎮海很好奇,“這個東西看著不大,作用很大嗎?”
“看著不大,其實可複雜了。它包括指示燈、輔助燈、穩定機構,顯控台、主控台、光學下滑坡道穩定遙控板,還有燈光遙控板。怎麼樣?光名字聽著就累吧?”涅夫斯基做了個鬼臉,哈哈一笑,“簡單點說呢,綠色燈是基準燈,當飛行員看到基準燈同一水平線上的橙色光球,表示下滑率和飛行高度正確,可以降落。如果看到位於基準燈上方或下方的橙色光球,表示飛行高度偏高或偏低。如果看到的是基準燈下方的紅色光球,那就麻煩了。”
“怎麼說?”
“必須馬上把飛機拉起來,不然會撞到艦尾!”
龍鎮海立刻了解這個裝置的重要性了。沒有它,飛行員很難著艦,尤其是在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