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列金笑著搖搖頭,他示意龍鎮海離開櫃子,然後他再轉動搖把把鐵櫃關上。“‘馬卡洛夫大道’不是路,是廠長走的路線。”
龍鎮海一聽,倒來了興趣。“哦?您跟我說說。”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號和瓦良格號的時候,馬卡洛夫廠長每天早上6點就來到辦公室,先用半小時處理文件,然後在機庫裏召集車間主任和建造師們,帶著他們,對那些必須始終處於監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差不多8點了,大家一起在航母機庫裏召開十幾分鍾的現場會,就現場發現的問題或疏漏進行檢討,該誰負責的,他就會直接點名批評,一點情麵也不留。時間長了,我們就把他視察的路線起了個外號,叫‘馬卡洛夫大道’”。
龍鎮海聽了,肅然起敬,由衷的讚歎一句:“原來如此!廠長真是個人物!”。
論語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天兩天這樣做不算什麼,天天如此,非常人之所及。要不是有非凡的意誌力和強健的體魄,一般人早就撐不住了。
“那他批評過您嘛?”龍鎮海打趣的問謝列金。
謝列金哈哈大笑:“當然有!那時候我最怕被他點名了!尤其是裝發動機那會,我基本沒下過艦,就怕出什麼問題招他發火。”
龍鎮海點點頭,語帶讚許的說:“您是不是也很佩服馬卡洛夫廠長?”
“是啊!要知道,瓦良格,噢,那時候還叫裏加號呢,光艙室就超過3500間,如果到每間艙室停留1分鍾,就要60小時。”謝列金當然敬佩他的老領導,“這個廠,要不是馬卡洛夫廠長,是完不成前蘇聯那幾艘航母任務的。是他把主船台從分段裝配建造方法改造成總段建造法,這樣航母施工就變成流水線作業了。他讓蘇聯造船工業部特意為廠裏買來芬蘭科尼公司生產的兩座天車,起重能力達900噸,它們的跨度不但覆蓋0號船塢,就連船塢旁新搭建的平台也囊括在內,超大型造船組件通過天車往來傳送,方便實施流水化生產。當前一艘航母組裝完畢下水後,以天車為核心的起吊設備就能像傳送帶一樣把下一艘航母已裝配好的大型組件整體吊裝到空出來的位置上,節省大量建造時間,顯著提高船塢使用效率。”
“效率提高很多嗎?”龍鎮海對這個不太了解,也因為當時國內並沒有造這麼大艦的經驗。
謝列金一臉正經的說:“哦!當然!您可不知道,105號,也就是庫茲涅佐夫號是1981年3月正式下訂單,但技術設計是82年5月才獲得批準的,83年2月才正式上船台開工。這樣,就在104號,也就是基輔級的巴庫號和105號之間出現了整整一年的斷檔期。而發動機這些大型動力設備是84年才順利采購到位的,為了裝這些設備,要打開一百多個結合處,穿過7-10層甲板,多浪費啊!瓦良格號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的確有遠見,也很有魄力!”龍鎮海也從心底裏佩服他。
“那時候,他還是廠裏的總工,是前一任老廠長甘克維奇任命的。”
“看來老廠長沒選錯人。”
“是啊,想讓造船工業部花外彙買天車,簡直比登天還難。前蘇聯那幫官老爺,天真的以為我們廠什麼都能搞定!讓這幫外行領導我們造航母,真是笑話!”謝列金一想起這些往事,就頗有些忿忿不平。
龍鎮海讓謝列金消消氣,畢竟都過去了。“我看廠長身體不太好,是不是跟那段時間太忙有關係?”
“是啊!常年高度緊張,心髒哪裏受得了。海邊風又大,他有風濕和關節病好多年了。基輔級4艘,加上105、106和107,總共七艘航母,都是在他手裏建造的,差不多有二十年光景呢!”
二十年,一代人了。航母耗去了馬卡洛夫和謝列金他們的大好年華,而現在,他們則盡力延續航母的生命。
謝列金讓管理員關上1號機密檔案室的門,然後在來訪人員的名冊上登記了一下,就和龍鎮海走出了這座樓。
謝列金點了一根煙,離開檔案室很遠之後,看看四下無人,跟龍鎮海說:“圖紙如果你們想買的話,不要伸張,付款之後悄悄運走。因為理論上它們屬於烏克蘭的國家機密。”
龍鎮海表示同意,“我覺得款項和瓦良格號一同支付,分開轉運比較好。不過現在這些圖紙放在這裏安全嗎?”
“誰會要呢?”謝列金瞪大了眼睛看著龍鎮海,“雖然對瓦良格表示興趣的人很多,但我總覺得你們才是最靠譜的買家。沒有瓦良格,要這些圖紙幹嘛?”
龍鎮海想想,也覺得有道理。於是他跟謝列金告別,離開了船廠。走到船廠大門的時候,看到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往船廠辦公樓的方向去了。
來的人正是維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