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號的晚上,在中國已經是大連初一了,龍鎮海和小組成員、聞所長,加上奧嘉,一起在大使館駐尼古拉耶夫的辦事處聚餐,慶祝雞年結束,狗年的到來。
辦事處準備了好多紅色的福字,陳可法帶著奧嘉去貼。門上有,窗戶上也有。陳可法跟奧嘉講福字的貼法,要倒過來,至於倒的發音就是到,is ing,解釋了半天奧嘉才懂。
王總師東北人,負責和麵,趙坤和聞總師負責剁餡,其他人負責弄點炒菜,點心,還有酒。餃子肯定是重頭戲。可惜那時候在尼古拉耶夫不能收看國內的聯歡晚會,隻能放一些錄像帶,烘托烘托氣氛。
一群人從下午兩點多開始忙活,一直弄到了晚上6點多,菜和酒才準備好。龍鎮海安排大家坐好,陳可法和趙坤忙著上菜。為了表示圓滿,總共做了十八盤菜,滿滿一桌子。
奧嘉生平第一次見到這麼多菜,很多做法是她從來沒見過的。比如紅燒鯽魚,蒸丸子,麻婆豆腐,糖醋排骨,油炸蝦球什麼的。她瞪大了眼睛,不停的驚歎著,拉著旁邊的陳可法問這問那。陳可法用英語也解釋不清楚,隻好讓使館的人用俄語說,一時間餐桌上英語、俄語、漢語交織著,再加個法語,就差不多聯合國安理會開會的陣勢了。
大家坐好了,龍鎮海給每個人都倒上酒,站起身來,剛要說兩句,突然聽到“當當當”的聲音,門口有人敲門。
“誰啊?都下班了還有人過來?”大家正感到奇怪,陳可法跑過去開了門,隻見門口站著一個中年的當地男子。
“請問聞先生在嗎?”那個人用俄語問道。
陳可法聽不懂,龍鎮海跑了過來,看到那人,大吃一驚。
“這不是葉夫列莫夫先生嗎?您怎麼來了?”
這時候聞所長聽到聲音了,就站起來問了一句,“是葉夫列莫夫嗎?我請他來的,快請進!”
龍鎮海趕緊請到屋子裏,直接在聞所長身邊加了一把椅子。聞所長解釋說:“那天你們練武的時候,我特地到‘曙光——機械製造’設計局的門衛那裏要了他的電話,約他今天一起過來過除夕。”
葉夫列莫夫還有些靦腆,他從隨身攜帶的包裏拿出一瓶伏特加,“今天跟中國同誌過除夕,我也沒什麼禮物,聽說中國人過除夕一定要喝酒,就從家裏拿了一瓶酒,希望中國同誌不要介意!”
“哪裏那裏!”大家被逗樂了,看來無酒不成席的規矩早已名聲在外。趙坤趕緊給他遞上餐具,倒上酒,龍鎮海問了一句:“葉夫列莫夫先生,奧嘉,筷子你們會用嗎?”
“沒用過,”兩個人都搖搖頭,“今天學!”
在一片其樂融融的笑聲中,龍鎮海起身致辭:“今天是大年三十,其實在國內已經是初一了。大家為了國家的大事業,不能和家裏人過年,不遠萬裏在尼古拉耶夫相聚,辛苦了!這也是一種緣分,希望來年我們工作都順順利利,身體都健健康康!來,幹杯!”他先說中文,又用俄語說了一遍。
大家都站了起來,舉起手中的杯子,挨個碰杯致意,然後仰頭一口幹了。隻不過喝完中國人都咧著嘴露出痛苦狀,兩個本地人一點事都沒有。
喝完第一杯,大家就隨意享用菜肴。菜都是自己做的,雖不說色香味俱全,至少有個過節的意思。不過對奧嘉和葉夫列莫夫來說,這點中國菜已經足夠驚豔了,味道的確比粗枝大葉的俄國菜好得太多。奧嘉最喜歡紅燒鯽魚和麻婆豆腐,尤其是豆腐,是她第一次吃。軟軟的,很嫩滑,入口即化,又有點火辣辣的味道,真是特別。
“這個是中國四川省的名菜。”陳可法給奧嘉介紹。
“四川?在哪裏?”奧嘉問。
“在中國的西南部。”陳可法比劃著。
“那,師父的家鄉在哪裏?”奧嘉又問。
“你師父啊?”陳可法說,“在中國的東部,靠近上海,上海知道嗎?中國最大的城市。”
奧嘉聽說過上海,還有北京。她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接下來又抓住陳可法不停的問東問西。
這邊聞所長、葉夫列莫夫和龍鎮海不停的舉杯,敬酒,聊聊專業。聞龍二人都很敬重葉夫列莫夫的人品,身為設計師,在設計局落魄的時候主動幫設計局掃地,頗有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風範。孔聖人要是知道還能有個異邦的弟子,想來也會很開心。
聞所長問葉夫列莫夫目前的家庭經濟狀況,才知道她夫人是個中學教師,現在也沒了工資,靠給一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做做家教賺點錢。還好他夫人是個英語教師,在目前的烏克蘭,這個職業還算有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