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俄方一位代表走到格裏申身邊,看中方翻譯不在,就在他耳邊說了一句話,也沒太壓低聲音。
龍鎮海聽到了,他說的是:“國防部要求不得回國,留下來繼續談判,必須談成!”
龍鎮海心中暗喜,但表麵上依舊不動聲色,他悄悄地把桌麵下的手挪到謝部長大腿上,捏了一下。
謝部長心領神會,接著等。
十分鍾後,秘書走到謝部長身邊:“俄方代表團行李從飛機上卸下來了。”
這時候,中方三個核心人物都知道,俄國人服軟了,心裏各自暗暗長出一口氣,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如果再拖個幾分鍾,說不定謝部長這邊就堅持不住了。
幾乎同時,格裏申手撐著桌子站了起來。
“謝部長,我的代表團決定留下來,繼續完成我們的工作,不過我建議先休息兩個小時。”
謝部長順水推舟,表示同意,“聽從您的建議,格裏申將軍。現在已經是中午了,我們都還沒吃午飯呢!”其實再不站起來活動一會,這腿都要麻了。
下午4時,雙方代表重新回到談判桌前。格裏申又提出了一個方案,在謝部長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意料之外是無論是總價,付款比例還是進度,都在中方預設的底線之內。
意料之中是,從得知俄羅斯代表團卸行李那一刻開始,謝部長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
事後得知,俄方沒有想到中方居然如此強硬,內部先亂了陣腳。國防部臨時撤銷了當天返回莫斯科的計劃,30多個已經上飛機等待起飛的代表團成員全部返回賓館。當然,協議達成後,作為獎勵,國防部同意中方帶他們四處玩玩,也不用著急回來了。
當天原則協議談判結束,劉副主席在釣魚台國賓館設宴招待雙方代表團。格裏申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本來安排俄方代表團遊覽故宮,可是一整天都沒見到他。
格裏申在俄國大使館睡了整整一天。
1996年12月,俄副總理波雷納科夫訪華,雙方正式簽署蘇-27生產線和發動機大修線引進的政府間協議和商務協議。此時的沈陽飛機製造廠,來自大連的建築師正在加班加點的指導工人們進行廠房施工。在此之前的4月和7月,現彙購買的第二批24架蘇-27飛抵廣東,裝備空2師,也成就了後者“南霸天”的美名。
1998年12月16日,中國自行組裝的第一架蘇-27首飛成功,中方代號為殲-11,2002年左右生產線正式具備批量生產能力,時間距離生產線開工正好5年,說明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2001年底,發動機大修線在中航一集團614所竣工。
此後,在殲-11的基礎上,中方相繼發展了殲-11A、殲-11B、殲-11BS、殲-11D、殲-16,還有根據殲-11B技術,結合T-10K研製成功的殲-15。西蒙諾夫當年的得意作品,沒想到會在中國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而當初協議定好的200架蘇-27,實際上中方在接收了95套散件之後,就沒再要了,因為當初定的蘇-27,技術狀態早已跟不上發展的趨勢,中方索性另起爐灶,專心生產自己的改進型號。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協議正式簽署當天,中俄雙方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慶祝。席間格裏申找到謝部長:“謝!來,我們幹杯!”幹杯兩個字,格裏申說的是中文。
謝部長馬上倒了一杯茅台,和格裏申碰了一下,隨後一飲而盡。
“謝!雖然你讓我的談判生涯不太圓滿的結束了,但我還是要向您致敬!您是我碰到的,最安靜,最可怕的對手!”格裏申衝謝部長伸出大拇指,可能指的就是銀輪賓館的那次談判。
謝部長心裏說,其實那次我差點就輸了,您格裏申也確實夠厲害的,當然嘴上還是要客氣一下:“哪裏!您這麼大年紀和我談,本來就有點吃虧嗎!怎麼,您要退休了?”
格裏申點點頭,拿著酒瓶倒滿杯子,自顧自的喝了起來,“是啊,這個協議簽完,我就退休了,70多啦,沒力氣了!但是我們的合作還要繼續。您要是來莫斯科,記得一定要來找我,不然我的退休生活會很寂寞的,哈哈!”
“一定一定!”謝部長拍拍格裏申的肩膀,“現在,我們算是老朋友嘍!”
格裏申也摟著謝部長的肩膀:“對!老朋友!哎,謝,朱部長剛才我碰到了,可你以前還有一個副手,長得挺高大英俊的一個小夥子,怎麼今天沒來?”
謝部長知道,格裏申說的是龍鎮海。他心想,就是因為這小子懂俄語,才讓我當年勝了你一招!
“他啊!還有其他秘密任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