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一打開,都不用換台,直接看見一群人舉著槍,在一片飛機殘骸上又唱又跳。那殘骸好像是一片飛機的機翼,上麵還能看到美國空軍的星形標識。
有人對著鏡頭揮著拳頭,大聲喊叫。
奧嘉學過斯拉夫語,大體聽得懂。她走到龍鎮海身後,趴在他肩膀上說:
“他們說,我們打下來了!我們戰勝了美國人!”
屏幕下方的字幕在反複滾動:“昨晚9點左右,南聯盟擊落一架美軍F117隱身戰鬥機”。
其實不用字幕,龍鎮海看到電視上那片機翼的殘骸,一眼就認出那是F117的。
因為F117很特殊。
作為全球第一種隱身戰鬥機,F117的外型非常科幻,它是獨特的多麵體外形,整架飛機沒有一丁點圓弧的表麵,機體全部用平麵構成,就好像一個個方塊搭接起來的積木一樣。它的機翼很小,後掠角也很大,所以特征非常明顯。而且和美國海空軍的其他戰鬥機的灰色塗裝不同,F117外表是黑色的雷達吸波材料。這兩項特征足以讓龍鎮海確認,新聞沒有說謊。
“他們怎麼幹的?”龍鎮海還真的有點不敢相信眼前的畫麵。
要知道,F117在當時可算得上黑科技。這型飛機出自著名的“臭鼬工廠”——美國軍機設計巨頭洛克希德在加利福尼亞伯班克的先進發展計劃中心,從正式研製開始就屬於美軍的絕密項目,保密程度僅次於什麼呢?
原子彈工程。
自打簽下研製合同起,從星期一的上午至星期五的下午,所有項目參與人員必須晝夜留在基地,並且不得向家人走漏半點風聲,連項目負責人本?裏奇都臨時更改了自己的姓名,自稱“本·杜弗”。
投入如此巨大,造出來的當然是精品。公開資料上說,F117的正麵雷達反射麵積隻有0.01平方米左右,而且折線的外型將雷達反射波集中於四個窄波束內,使雷達得不到足夠的連續回波信號,所以就看不到它。但實際上它的真實雷達反射麵積更低,估計比公開的數據還要低一個量級。
不過如此神器,美國空軍在使用它時倒是小心異常。在1988年11月之前,F-117的飛行訓練主要是在夜間進行,地勤人員在太陽落山後30分鍾才能打開機庫門。門在打開前,所有的燈都關掉,地麵工作僅靠閃光燈照明。作戰是,F117也隻在夜間出動,因此綽號“夜鷹”。首次參戰是1989年在巴拿馬,任務是轟炸奧哈托的巴拿馬國防軍兵營。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中,F117首次大規模使用,第一顆炸彈就是它投下的。
龍鎮海敏銳地感覺,這次南聯盟方麵一定是用了什麼特殊辦法,才會發現F117的行蹤,並將它擊落。這個戰例一定要好好研究,以後肯定用的上。
旁邊奧嘉看著自己的斯拉夫兄弟那麼高興,自己也覺得出了口氣。
“哼!讓他們欺負人!活該!”
這活該兩個字,還是說的中文。
龍鎮海和陳可法聽了,都樂了,沒想到她會來這麼一句,什麼時候學的?
“是是是!活該!”陳可法嘿嘿兩聲,“還真有兩下子,F117都能打下來。哎,組長,以前你們出海的時候,碰到過它嗎?能看到嗎?”
龍鎮海搖搖頭,眼睛依然沒有離開電視,屏幕上還有人在搜尋其他飛機殘骸。
“好像沒有裝備過駐日美軍。”龍鎮海說,“也沒有接到過他們要來的情報,再說,反艦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他們裝備的主要是激光製導炸彈,不是反艦導彈。”
“哦…”陳可法若有所思一般,“那你說,南斯拉夫人是怎麼把它揍下來的?”
“不清楚,如果沒有俄國人的幫助,是他們自己幹的,還真挺了不起的。”龍鎮海看電視新聞總是在重複,就把電視關了,“這個戰例我們要好好研究,注意搜集一切資料。”
“好!烏克蘭好像有一些軍事雜誌,我去搜集一下,他們肯定有報道!”陳可法說完,扭頭就小跑出了門。
“這小子,還挺心急。”龍鎮海吃了幾口麵包,去刷牙洗臉,然後就跟奧嘉去辦事處了。
不到一個小時,陳可法先捧著一大摞報紙來了,往龍鎮海麵前一放:
“組長!都有F117的新聞!”
龍鎮海拿起幾張看了看,幾乎每一張的頭條都是“美國最先進隱形戰鬥機被南聯盟擊落”,隻是配的照片各有不同。有的還有對軍事專家的采訪內容。結論五花八門,有說是南聯盟用薩姆防空導彈打下來的,也有說是米格29擊落的。
沒等龍鎮海怎麼細看呢,電話響了,接起來一聽,是商務部長阿斯納耶夫打來的。說了幾句,龍鎮海掛了電話,就起身準備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