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集:出師不利(2 / 3)

聖彼得堡有點像中國的上海,雖然不是首都,但自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至此後,一直是俄羅斯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可以說是最西方化的城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大名都和這座城市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全市有53所國立大學,40多所非國立大學,45個美術館,80多個劇院,100多個劇團,264家博物館,2000多個圖書館,4000餘個建築、曆史和文化遺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光這一串數字,就足以說明聖彼得堡的榮耀和地位了。

不過他們可無暇欣賞市區的美景,在酒店放好東西後,就急忙驅車來到北方造船廠。

北方造船廠是原來叫日丹諾夫造船廠,在蘇聯時期主要建造水麵艦艇。六七十年代建造了算蘇聯所有的肯達級巡洋艦、克裏斯塔I級巡洋艦和克列斯塔II級巡洋艦。八十年代建造了無畏級驅逐艦和現代級驅逐艦。現在蘇聯沒了,俄羅斯海軍又幾乎沒有訂貨,船廠也開始轉型建造幹貨船、滾裝船和客船。

馬宙光出示了證件,帶他們進了大門。見過黑海造船廠的蕭條,龍鎮海他們對眼前的一切也見怪不怪了。

廠裏沒幾個人,船塢裏有兩艘未完工的軍艦,也沒人打理,就撂在那。碼頭上有好幾艘舊軍艦,看樣子缺少保養,估計早就不能用了,都有鳥窩了。

幾個人沿著碼頭向杭州艦的泊位走去。

“我們的訂單,救了他們。”馬宙光一邊走一邊說,“我們買的杭州艦和福州艦,原來是都是蘇聯海軍訂購的,造了一半,沒錢繼續了,我們買下來,給了錢,才把後麵半拉子補上的。”

“那不是跟瓦…”嘴快的陳可法剛說一半,就被龍鎮海狠狠地瞪了一眼,把剩下的全噎回去了。

“什麼?”風大,馬宙光本來也沒聽清,他掏出手機,“我聯係一下,不知道杭州艦有沒有出去。”

最近是杭州艦密集進行海試的時候,有時候試驗武器,有時候是為了測試惡劣海況下的性能。

打完電話,馬宙光搖搖頭:“真不巧,杭州艦一個小時前剛出去,估計要後天才能回來。”

“那福州艦現在能上去嗎?”

“福州艦還不行,正在施工呢!隻能去看個大概。”馬宙光說。“我跟他們定好了,明天我們坐小艇上杭州艦去。”

“真的啊!”一聽說能上杭州艦,陳可法立馬興奮地不行,摩拳擦掌的。

龍鎮海看了一下海麵,浪好像有點大,風也逐漸起來了。

“什麼樣的小艇?”

“還不知道,看他們安排!”

龍鎮海轉身對陳可法和趙坤說:“看這天氣,明天也好不了。上小艇的話,十有八九會暈船,你們行嗎?”

“行!我沒問題!”陳可法搶著拍胸脯表態。

“海麵上可是真刀真槍,不比你在海司坐辦公室。”龍鎮海瞅著這小子,態度很積極,可心裏總有點不放心。

“艦長,您可別把我瞧扁了!小時候跟我爸上漁船,風浪也見識過!”

龍鎮海拗不過他,又看了一眼趙坤。這哥們從來不大聲說話,就是點點頭,以示決心。

“好!”

第二天上午9點,四個人按約定來到北方造船廠,在俄羅斯海軍一名支隊長的陪同下,上了一艘交通艇。

馬宙光跟支隊長打了個招呼,把龍鎮海介紹給他。

“這就是杭州艦的艦長,龍上校!”

龍鎮海軍銜高,支隊長給他敬了個禮,他馬上還禮。

“龍上校!馬上就要去你的軍艦了!”

“是我們的軍艦!”龍鎮海笑著糾正他。

艇上還有兩個俄羅斯大媽,負責廚房燒飯的。龍鎮海跟她們打了聲招呼。大媽的腰足有水桶粗,正在切土豆。看到龍鎮海說著標準的俄語,還有些吃驚。

交通艇離開碼頭不久,風力突然變大,海麵上開始泛起白色的浪,龍鎮海估計浪高至少3米。他馬上招呼在前甲板的陳可法和趙坤進船艙。

開了2個小時,風浪沒有變弱的意思。有些俄羅斯船員開始嘔吐。趙坤的臉色已經開始發白,陳可法也不說話了。

支隊長一手抓住椅子,一手拿望遠鏡看了看。

“先生們,快到了!”

大家順著他的手向前望去,遠遠的,一艘灰白的軍艦朦朧的輪廓,開始出現在海平麵上。估計再有半小時就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