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財總屬物,故易得。侶則非知音莫能為,非相投不能護,故難耳。《修真紀事》中鍾祖曰:“塵中難得修真侶。”故欲事修真,須先覓知音,結丹友,以為同誌。古真人薛道光曰:“我今收得長生藥,年年海上覓知音。”
古真人陳泥丸亦曰:“若無同誌相規覺,時恐爐中火侯非。”陰陽雙修須侶,清淨單修亦須侶。防危杜險須侶,切磋琢磨亦須侶。小周天習定須侶,大周天溫養亦須侶。閉關護法須侶,平時用功亦須侶。故薛真人謂:“幾年湖海覓仙儔,不作神仙不肯休。”故徒有法財而無侶,終究差一層也。最後言地。法財侶三者俱備,便須擇靈山福地以修。俾資易成。陳泥丸翁曰:“莫近邱墳汙穢田,亦嫌戰地產人眠。鍾來靈氣方為福,便是求仙小洞天。”又曰:“山林靜處最為良,或在城中或在鄉。土得厚時丹得厚,妄為立見受災殃。”
故老子有“居善地”之教,呂祖黃鶴賦中有“擇善地”之訓,而古來修真人多喜靈山聖地,洞天勝景,以景物清幽,風光宜人,塵勞不入,有助靜定也。本來,修真全在一心閑,鬧非城郭靜非山。閑得心來隨處靜,心不閑兮自在難。故擇地又不定在山在鄉,總取其能為靈氣之所鍾,並宜於修丹之用即可。
故《悟真篇》曰:“須知大隱居朝市,何必深山守寂枯。”雖在市朝,人情世事多,易生牽擾;然修真者則認為:“在市在朝,正是奮大用發大機處,乃上等作法。”能對境無心,則處鬧市即靜室矣。至若丹房,陳泥丸翁曾謂:“室宜向木麵朝陽,兌有明窗對夕光。照顧有名人莫曉,暮陰不得閉金牆。”若隻事小修為者,則隻求靜室之能麵陽並空氣流通即已足矣。
四者之中,以法為首要,無此則即為天生之聖人,亦無從入手。次為財,再次為侶,最後方為地;前三者解決,後一項便易擇矣。總之,法財侶地,為修真之四大要件,缺一不可者,幸勿忽之耳!心中歎息一場,修仙道路之維艱,冰山一角呼。
“丁道友是否有為難之處,若如此,請不必掛心,修仙之路長且漫,總有再見之時,那時再有機緣也未可知呢?”李媚娘見丁隱麵容微變,低頭沉思,語氣委婉的道。
定了定神,丁隱打定了主意,臉上重新帶上一絲笑容,“既是機緣,哪能放任如此錯過?不知媚娘此處可收修仙物品否?”
經過一場心靈的思考,丁隱更加豁達了許多,直呼其名道。陡然聽到如此稱呼的李媚娘臉色微微一紅,隨即娥眉一挑,眼中閃爍著光亮,輕輕點頭道。“當然,打開店門做生意,便是吃四麵,送八方,隻是不知道丁道友有何物出手,如果在媚娘能力範圍之內,定無問題。”
丁隱也不再說,反手一抹,袍袖輕輕一揮,桌上頓時出現一把飛劍,一柄飛刀,兩瓶丹藥。
李媚娘看著桌上靜靜擱放,散發著炫目光澤,白芒與黃芒的飛劍與飛刀,臉上先是震驚莫名,繼而是狂喜之色滿溢,白皙的素手有些迫不及待的將之一起拿在手中,法力一湧感應起來。
半晌方才麵色複雜的看這微笑不語的丁隱開口道,“沒想到丁兄竟然如此大手筆,一出手便是兩件靈器,媚娘一時失態,還請丁兄見諒。”話雖如此,但是手中卻握著兩件靈器並不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