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爭奪“90後”爭奪新入口一大波社交炒股APP來了(1 / 3)

爭奪“90後”爭奪新入口一大波社交炒股APP來了

產業

作者:李文卉

“還好當時我沒全倉,不然盈利肯定會大打折扣,在高手榜的排名也會下降。”雖然兩個多月過去了,但談及始於6月底到7月初的那輪大跌,入行九年的劉波還是心有餘悸。

2014年5月,劉波從證券行業離職,現在是“股票雷達”(國內一家網絡社交投資平台)上的一名炒股高手。截至記者發稿時,劉波在平台上共有50多次操作,年收益超過150%,雖然離榜首超300%盈利率的高手還有一定差距,但這一數據足以讓劉波常坐高手“前二十”寶座,他身後追隨著一批數量不小的剛入市的小散戶。

現在流行“跟隨高手炒股”

“離開證券行業雖然收獲了一些‘自由’,但炒股高手並不是那麼好當的。”劉波對《支點》記者坦言,他必須對自己的每一次投資決策負責,因為這事關追隨者的投資收益。

根據“股票雷達”的規則,平台上所有用戶的業績都是公開的,任何操作都會被列入曆史記錄。“股票雷達”是時下最炙手可熱的炒股App之一,國內首創“跟隨高手炒股”模式,目前已與廣發證券、東莞證券和財富證券等三家券商實現對接,用戶可以直接跟單。創辦至今四年間,“股票雷達”已吸引了超過700萬用戶,相當於一個中等券商體量。

劉波說,隨著股市走強,他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加入到炒股高手行列。

“我需要更多人認可我的操作能力。”談起初衷,劉波認為“股票雷達”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對真實操作數據的曝光,這是一種全然不同的職業榮譽。

不過,在“股票雷達”CEO馮月看來,社交平台聯合券商舉辦的各種炒股大賽的可觀獎金,也是吸引高手們入駐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平台給高手們提供的技能切磋場所,也是傳統股票論壇所無法比擬的。

當然,對投資者而言,獲利是最大訴求。

根據公開數據,在7月20日至8月19日,大盤波動極大的一個月間,“股票雷達”上的高手最高盈利達138.46%,排名前10的高手盈利均超過100%,這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對於非高手級別且沒有跟隨高手選股的普通用戶,隻有不超過10%的人實現了盈利。

一時的數據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跟隨高手炒股”作為一種新的炒股方式,正在切切實實地顛覆傳統交易模式。

“小鮮肉”手機裏裝14款炒股軟件

對於極度依賴互聯網社交、金融知識又相對欠缺的“90後”新生代股民來說,炒股App成為了他們投資選股的必備神器。

剛剛參加完高考的準大學生劉安凡,是一名典型的股市“小白”。6月底,她帶著向父母預支的2萬元大學生活費殺入股市。由於對股票知之甚少,不敢輕舉妄動的她選擇了“牛股王”(國內另一家網絡社交投資平台)作為自己的向導。

通過追隨“牛股王”裏“藍天935”、“sadlove”等幾位牛人的操作,至今為止,劉安凡已經完成了20%左右的盈利,比很多資深股民的記錄還漂亮。

“我最喜歡這個軟件的‘跟買’功能,有時候我不一定有空看盤,‘跟買’能讓我跟緊牛人的步伐一起下單。”劉安凡坦言,至今為止13次買賣,全部都是跟著牛人操作的。

劉安凡介紹,受父母影響,身邊已經有五六位同學踏入“股壇”,大家無一例外都使用了炒股App,比如她自己的手機裏就安裝了14款類似軟件。

深交所金融創新實驗室發布的《深市新開戶個人投資者學曆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初至2015年3月31日之間新開戶的投資者中,30歲以下人群占比高達37.7%。互聯網土壤上生長起來的“90後”們,對移動App具有天然的接受能力和使用習慣。

“能賺到當然好了,就當多了一筆零花錢。虧了也不要緊,反正生活費父母會再給的。”談到風險,劉安凡表現得雲淡風輕。她認為炒股帶給自己最大的收獲,是“增加社會經驗”和“鍛煉理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