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的“開源節流”
管理錦囊
作者:廖亞莎
【摘要】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在給社會帶來效益的過程中也給政府財政帶來巨大負擔,本文針對城市軌道交通的虧損現狀,從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兩方麵總結出幾種能提高軌道交通企業經濟效益的措施。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成本控製;增加收入
眾所周知,城市軌道交通是種“公共交通”,它的直接經濟收益十分有限,雖然它帶來的社會效益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城市軌道交通係統均處於虧損狀態,我國甚至是各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基本上都在依靠政府補貼來維持運營,這筆巨額的運營費用已經成為了政府財政開支的巨大負擔。如何才能減輕這負擔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一、城市軌道交通利潤構成
城市軌道交通的利潤可以認為是運營收入與運輸成本之差。
運輸成本是指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完全成本,由運營費用(指與日常運營有直接關係的費用。包括員工薪酬,運營過程水電、材料費用,設備日常維保費,管理費用等)、折舊費用(指每年分攤的固定資產投資費用和大修費用)、貸款利息三部分組成。運營收入可以分為車費收入和非車費收入(包括車站內商務、其他業務、物業租賃與管理收入等)。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利潤的表達式為:
利潤=車費收入+非車費收入-運營費用-折舊費用-貸款利息-稅金+財政補貼
各國大部分城市軌道交通集團的利潤十分微薄,除去財政補貼的話將是一筆巨額的赤字。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彙總歸納出城市軌道交通“開源節流”的幾種措施。
二、城市軌道交通的“節流”措施
“節流”意味著減少支出,也就是從減少運輸成本入手,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選擇適合的軌道交通製式。這裏所說的“適合”,既包括適合城市交通客流量需求,也包括適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截至2013年6月,我國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67條,在這些線路中,地鐵的比例超過2/3。國家需要軌道交通建設,但盲目地跟風建地鐵卻不提倡。地鐵的建設費用相比輕軌、單軌等要貴很多,各大城市一同開建無形中給國家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某些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初期,客流量並不大,如果盲目選擇地鐵,無形中也造成了運能的浪費。所以,各大城市要根據當地的交通情況、地理情況、經濟狀況來選擇適合的軌道交通製式。
(二)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成本。軌道交通運營成本中人工費占約一半。對此,企業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精簡人員,建立考核機製和獎懲製度,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員工的工作素質和技術水平,提高員工的勞動生產率,使單位產品成本中的人員費用支出減少,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三)提高設備利用率,合理采購設備。許多軌道交通項目在建設前期就盲目地進行設備采購,購置了許多不必要或者暫時閑置的設備機器,在建設過程中,這些設備沒有投入使用反倒還需要維護費用。軌道建成後,設備推陳出新,之前購入的設備工作效率不及新產品而被淘汰。所以軌道交通企業應做好設備采購計劃,合理采購設備,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另外要加強對設備操作人員和維護人員的培訓,減少設備的損耗和維修費用,增加其使用壽命。
(四)杜絕水電浪費。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可能修建地上或地麵車站,可減少白天照明、通風排氣等用電費用。車廂內空調溫度需適宜,不要過冷或過熱,造成電能浪費。另外企業應培養員工節水省電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