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綠化技術在生態建築設計中的運用
能源環境
作者:張黎美
【摘要】科學技術在現代生活中的不斷運用,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極為的便利,同樣也是的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觀。麵對當前社會發展中所存在的諸多挑戰及問題,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也是不斷的予以了重視。有效確保生態建築及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結合符合時代的綠化技術,在生態建築及綠化技術的基礎上,在能夠提升生態建築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綠化技術;生態建築;設計
前言:我國經濟的總體水平在最近幾年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在這種社會繁榮的發展狀態下,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升。麵對我國人口在最近幾年內不斷上升的趨勢,房產建築企業牢牢的抓住了這次機遇,並未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製造了大量的高層建築物。在城市內部進行建築施工,首先需要製定一套合理的施工設計方案,在力求保障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基礎上進行建築施工。麵對在建築施工中不斷被摧殘的城市環境,將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用於其中就顯得十分關鍵,基於以上基礎,將綠化技術應用於生態建築的建築設計中,將能夠有效的提升建築與建築環境之間的協調能力及價值的上揚。
一、生態建築與綠化技術
1.1生態建築的涵義
所謂生態建築,就是將建築看成一個生態係統,木質就是能將數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個超級建築中,通過組織(設計)建築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築生態係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汙、生態平衡的建築環境。現在有一些原生的生態建築設計,這些建築基木不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而是在節約經濟的條件下達到原生態的目的,但這類建築雖然具有生態化的特點,但其達不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同時也缺乏可持續性,所以不適宜普遍性,另外,不使用現代化的技術,也不符合可持續的生態觀。所以,對於生態建築的設計,要將現在的生態技術運用到普通建築設計當中,從而達到普適性,通常稱為“適宜技術”。
1.2綠化技術概述
綠化技術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綠化技術是指在建築物周圍增加植被的覆蓋率,改善原有的種植栽培技術,增加建築物室內與室外的綠色植物數量,使植被達到環保的要求。廣義上的綠化技術還包括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在增加建築物植被覆蓋率的同時改善原有的供水供電係統,減少能源的浪費,達到深層次上的環境綠化。在進行綠化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國外已經將其進行了廣泛的利用,並得到了可喜的收獲。麵對綠化技術所具有的價值,國外建築大師們將其與建築學、生態學進行了巧妙的結合,並得到了完美、可靠的綠色生態建築。正是基於此種發展形勢,綠化技術在我國也逐漸的被相關的建築企業以及建築設計師所重視,並在社會基礎設施建築建設的時候應用了一些列綠化技術,為當前社會生態建築的設計帶來了一場綠色革命。
二、生態建築設計目標與原則
生態建築的設計以及建造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並對現有的空間等相關設施進行合理的利用,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生態建築與周邊環境的協調能力,使其能夠強化與周邊環境的關係,融入自然的氛圍中去。所以,明確生態建築設計的目標以及設計的原則對於綠化技術在其中的應用以及價值的發揮將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2.1生態建築的設計目標
生態建築首先要滿足空間和功能的需求,然後在此基礎上實現資源的集約化,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從而實現資源的節能,減少對環境的汙染。生態建築注重於強調資源和環境,強調建築在整個壽命周期內要減少資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