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舊房改造的若幹思考(1 / 2)

城市舊房改造的若幹思考

工程技術

作者:王旭

【摘要】舊房改造是城市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有效措施,對於完善城市結構,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居住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舊房改造是舊城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換新顏的地標性工程建設。本文從舊房改造的必然性,以及舊房改造形式及其改造措施等方麵思考做淺要探討。

【關鍵詞】舊房改造;規章製度;若幹思考

一、城市舊房改造的必然性思考

1、舊城改造和舊房改造的內涵

1.1舊城改造--指針對城市中落後或需要維修的區域性建築進行統一綜合規劃並施工改造的,一般用於改善城市大麵積麵貌過程。

1.2舊居民區改造

是指以當地建築住宅為主體的片區住宅樓綜合整治,除了當地住宅外,還包括公共設施,生活環境及相關體育文化服務設施等。

1.3舊房改造(Modernization and Reno-vation)

舊房改造建立在以具體房屋為主體的住宅整治或維修,還包括周圍小環境,如:樓道等,在保留主要建築承重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變更,添加相應功能設施或進行裂縫治理,達到安全使用建築住宅功能的作用,提升建築部件結構的均承重壓力和使用壽命,使房屋住宅水平接近甚至超過同類房屋住宅標準。例如: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衛生間,設立下水管道。增加供氣設施等。

2、舊房改造是自然發展的必然產物

一般現代化建築安全使用年限在70年-100年左右,但現階段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民眾經濟條件不同,致使房屋結構和房屋特性不同,甚至很多偏遠地區居民依然居住在泥土蓋的房子中,此外,由於房屋結構和房屋整體在使用過程中的損壞,造成結構部件完整度逐步降低,在不進行改造維修的前提下,會逐漸喪失居住條件和使用價值。對應的,如果使用過程中對結構性損壞進行及時維修,使房屋損壞部件得以即時修複;甚至進行房屋改造,會使使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

由於我國房屋前期建造質量都不高,也無有效房屋,城市規劃,因此為提高城市功能,開發城市道路建設而對城市舊房提出改造措施是曆史必然選擇。

3、城市建設由新區開發向舊房改造轉移是未來發展趨勢

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全國經曆現代化建設大潮,各大新房屋地區逐步得到開發;相比於瑞典,瑞典建築業在上世紀80年代的首要任務是區域性舊房改造,1983年,瑞典整年用於舊房改造的費用在整體建築投資中占據46%,1988年更是上升到52%。因此在市場逐漸飽和以及經濟體製轉型的前提下,舊房改造是未來發展趨勢。

二、我國城市舊房改造存在的問題思考

1、我國居民的舊房改造由於關於拆遷補助方麵有政府的幹預,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權力色彩,在拆遷過程中,民眾拆遷補償無法得到有效落實,缺失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而政府在土地公有化原則的基礎上,與業主談判也呈現一定官僚主義,一旦有釘子戶或因為補償不充分造成拒絕搬遷的,會給其在政策上,經濟上,行為上施壓,逼迫接受搬離。

2、城市舊房改造由於存在改造規模大,改造速度快等因為急功近利等心理造成的改造特點,致使人員安置製度不完善,破壞既定社會環境和城市空間結構,並且在拆遷改造過程中,由於缺乏特定中間監管機構,開發商和施工單位非法獲取利潤,並未將補償發放給拆遷戶,造成民商矛盾進一步激化。

3、由於我國城鎮一體化建設和經濟結構調整,文化保護意識缺乏,相關保護政策未有效落實,造成開發商為注重眼前既定利益,缺少對城市曆史文化保護,在城市景觀區或曆史文化遺留處進行土木建設,破壞原有文化氛圍和地域環境,致使城市由於舊房改造造成文化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