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注水井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注水工藝探討(1 / 2)

注水井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注水工藝探討

工程技術

作者:付明剛

【摘要】一般在采油工程中特別是油井的後期開發過程,經常會出現原油產量降低,原油粘度變大的問題,這些可以通過注水的辦法來解決。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注水井出砂、結垢以及套管損壞等問題,對其原因進行分析,探討如何采用不同的注水工藝來保證采收率。

【關鍵詞】注水井;注水;結垢

隨著油田開采時間的增加,油層的能量消耗殆盡,導致油層壓力逐漸降低,加上後期的原油粘度增加,使得油井產量降低或停產。為了更多的將地層中的原油開采出來,在采油過程中可以通過向油層中注水,增加壓力,來降低原油稠度。本文針對注水井存在的問題,對注水工藝進行分析探討。

1、注水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探討

1.1注水井出砂問題和原因探討注水井的注水過程中,油井下地層是不向外部吐液的,地層也不會出現出砂現象。但是隨著油井投產的時間變長,注水設備、管網日益腐蝕老化,導致注水管線穿孔、注水站停泵現象時有發生,不得不中途停井。如果中途對油井停止注水,而泵壓的波動又比較大的話,就會導致注水量大幅變化,地層就會出砂,當然其它原因也可能引起地層壓力波動,而出現注水井出砂。出砂的危害比較大:一是短期內不斷地出砂會掩埋油層,導致注水井躺井;二是如果出砂現象長期得不到控製,會導致套管變形甚至井點報廢。因次注水井出砂問題不容小覷。所以,為了延長注水井的使用期限,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砂,與此同時加強對注水井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強資料錄取和分析,出現問題需要及時處理,才能夠有效地避免問題的發生。

1.2注水井的結垢問題和原因探討結垢在注水井開發中危害特別大,具體表現為腐蝕油井的地麵集輸係統,如果在油井內的油管壁上結垢,會腐蝕油管。還會導致測試遇阻現象,從而無法對水井進行調配。若在地層中結垢,又會對地層造成汙染,使得井筒周圍的油層滲透率下降。從而影響到地層注入能力,使注水井無法進行配注,或者注水井不能正常吸水。注水井出現結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外來流體和地層流體不配伍,導致出現結垢現象,一旦形成,治理難度比較大。其二是由於油井周邊條件發生變化,導致油井的生產過程中其地層水出現化學失衡(即化學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沉澱,從而形成結垢。結垢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碳酸鈣、硫酸鈣、碳酸鍶、硫酸鍶、硫酸鋇等。結垢對油管的腐蝕情況比較嚴重,會導致油管出現刺裂現象。地麵管線也會出現嚴重的結垢,總之,結垢出現將嚴重影響注水。

1.3注水井套管損壞問題和原因探討注水井容易造成套管損壞以及套管漏失、縮徑變形等問題。引起的原因有許多:一是因鑽井而導致的套管損壞。二是注水後引起地應力變化導致套管損壞。三是鑽井操作時,如下套管時損壞套管、作業磨損、高壓作業、拇空射孔等導致套管損壞。四是因為高礦化度的地層水、硫酸還原菌、硫化氫和電化學腐蝕導致套管損壞。

2、采油工程中提高注水工藝的措施探討

2.1注水工藝一解決注水井出砂問題為了延長注水井的使用期限,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砂,與此同時加強對注水井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強資料錄取和分析。一要加強日常管理,工作人員要每天錄取注水井的油壓和日注水量,通過數據對比反映注水井吸水能力的變化。如果油壓上升的幅度大於0.5MPa,日注水量下降大於15%時,就要核實數據資料,判斷注水井吸水能力是否下降。二要通過注水井的油壓和日注水量大小的變化情況,結合套壓變化,檢測注水井情況是否存在異常。檢測方法是,根據下水力壓差式封隔器的注水井套壓標準為0.5~0.7MPa的壓差,注水井如果出現油、套壓平衡或者出現套壓伴隨油壓變化,出現注入量增加,即可斷定為封隔器失效,而上下串通,導致吸水能力高的控製層出現水量增加現象,這是第一級封隔器失效的判斷方法;對於第一級下麵的各級封隔器失效的判斷方法是:如果油壓下降,套壓不穩,注入量上升,則可以確定為多級封隔器一級以下的某一級出現了不密封現象。三要根據注水指示曲線情況來檢測注水井。注水指示曲線是注水層段注入壓力和注水量的相關曲線。油井的地層條件和井下配水設置的實際工作狀況決定著曲線的形狀。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油井同一層段在同一時間和不同時間裏測得的指示曲線的變化來檢測注水情況是否出現了異常。四要要加深數據資料的彙總和分析,防患於未燃。工作人員要對注水井單井作業資料、躺井資料等原始數據、原始材料進行整理彙總並認真分析,找出油井單井的出砂周期和防砂有效期,從而總結規律,對注水到達或超出周期情況嚴加防範。出現問題要及時處理,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砂問題的發生,將危害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