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防雷分析與探索(1 / 2)

農村防雷分析與探索

科技專論

作者:樊小武

【摘要】通過對2012年全國雷電災害事故數據分析,總結現階段我國農村防雷的現狀。並結合分析結果,提出來如何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農村防雷的具體防雷措施以及今後農村防雷的努力方向。

【關鍵詞】農村;防雷;分析

1.前言

雷電災害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被“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確定為全球最嚴重的十大自然災害之一,其危害程度僅次於暴雨洪澇、氣象地質災害的第三大氣象災害。美國將雷電列為第二的天氣殺手,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天氣局的統計,雷電比颶風和龍卷風造成的人員傷亡還要多。

根據中國氣象局雷電防護管理辦公室的統計數據,2012年全國共發生雷電災害事故4589起,導致人員傷亡的224起,造成391人傷亡(死亡199人,受傷192人);引起火災及爆炸的70起;造成建(構)築物損壞的302起;辦公和家用電子設施損壞18461件。雷電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5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約1.2億元。其中農村發生雷電災害事故2300起,造成275人傷亡(死亡149人,受傷126人),占傷亡總數的70%。可見,農村的防雷是今後防雷工作的重點。

2.農村防雷亟待提高的原因

1.1農村居民的防雷意識意識淡薄。大多數農村居民不了解雷電的成因,有些地區特別是比較偏遠的地區,還存在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釋雷電現象,更談不上采取必要的雷電防護措施了。

1.2農村缺乏有效的防雷科普教育。由於農村的地理環境限製,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少,防雷知識嚴重匱乏。另外由於農村的受教育的普及度不高,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接受和理解防雷知識的能力不足。

1.3農村建築防雷能力先天不足。部分農村,特別是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的建築主要以磚木、磚石結構為主,建築主體基本上沒有鋼筋,這種建築極易遭受雷擊,並造成嚴重破壞。另外在一些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農村,建築雖然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基本上都未設置防雷裝置,存在很大的雷擊隱患。

1.4農村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規範。目前農村普遍存在電力、電信線路亂拉亂接的現象,各種線路“絞麻花”隨處可見,而且這些線路入戶時均無采取防雷措施。

1.5農村防雷減災政策支持力度不夠。一方麵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農村地區防雷減災的組織管理不到位,缺乏對農村防雷減災體係建設的引導,另一方麵農村技術服務服務不到位,沒有相關的技術服務機構和組織,沒有針對農村防雷的相關技術規範。

3.如何改進農村防雷

3.1加大農村防雷減災宣傳,提高農民防雷意識

提高農村雷電災害防禦的防禦能力,提高農村居民的防雷意識,首先是要做好農村地區的防雷科普宣傳。一是采取有針對性的科普宣傳,可以定期組織自願者組成宣傳小分隊深入農村開展義務防雷科普宣傳,二是針對農村特點,印製一些淺析易懂、圖文並茂的防雷科普手冊,發放到農村居民手中。三是針對農村地區的典型雷擊案例, 特別是發生在本地的雷擊事故,組織專家組進行現場分析,並將分析結果結合防雷知識及時告知大家,以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第四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大喇叭、宣傳欄等農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防雷減災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