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第一次的展覽並不成功,這家剛剛成立的公司顯然沒有足夠的號召力,雜誌的訂戶數量也非常有限,許多人甚至還沒有聽說過《數據與通信》的名字。隨後,在第二屆展覽會上,《數據與通信》再次遭遇失敗。在接下來的幾屆展覽會中,情形一直沒有得到改觀。直到1986年,阿德爾森在拉斯維加斯舉辦新一屆的COMDEX展覽會。按照他與股東們的約定,如果再次失敗,這將會是COMDEX的最後一次展覽了。

就在這個時候,阿德爾森偶然遇到的一件事使他看到了事情的轉機。在新一屆COMDEX展覽結束的那天晚上,在酒店招待完客戶的阿德爾森剛剛走到酒店大廳,突然看到一大群人圍在酒店門口,好像是在舉行一場熱鬧的聚會。一打聽,他才知道原來是有位明星要來酒店舉行發布會,結果引來了大批的崇拜者前來捧場。

阿德爾森如醍醐灌頂,頭腦中靈光一閃,他想到了好辦法——馬上邀請所有的媒體記者過來舉行發布會。“請他們來,告訴他們,我們取得了多麼巨大的成功!”

很快,就在當天下午,發布會準備好了。到場的記者超過了200人,全都在等待阿德爾森發布“好消息”。阿德爾森上場了,他從上衣口袋中抽出一張紙條,開始向媒體公布此次展覽的成果:“我們剛剛舉行過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受歡迎的計算機展覽,參展人數超過了10萬,廠商超過1000家,連大名鼎鼎的蘋果公司都來了……我們今天想在這裏通過這個機會借助媒體告訴大家,明年的展會參展人數將會更多,不僅計算機廠商會來,就連軟件行業的多位重要人物也會來到這裏。”

前來參加發布會的媒體記者們全都大驚失色,這麼大的一個展覽會居然沒有報道。就這樣,當天晚上,所有拉斯維加斯的記者們都向自己的總部發去了一條新聞。第二天,全美國報紙的科技版都刊登了一條醒目的新聞:《全球最大計算機展覽驚現拉斯維加斯》。

通過這次新聞發布會,COMDEX的影響力得到了提升。半年之後,當阿德爾森再次向各計算機廠商發出邀請時,得到了它們的積極響應。不僅要求參展的計算機廠商達到了1000多家,就連參觀門票也出現了銷售一空的情形。

良好的前景讓阿德爾森興奮不已,他趁熱打鐵,連夜飛赴全美各地,逐個邀請當時最受歡迎的演講嘉賓。

阿德爾森深知,若能夠請到比爾·蓋茨,便會在其他嘉賓當中形成很大的影響力,接下來的工作就會變得更加容易。因此,他決定首先從最難邀請的人比爾·蓋茨入手。

為了說服比爾·蓋茨,阿德爾森可謂煞費苦心。當時比爾·蓋茨已經把微軟公司搬到了美國西北部的海邊城市西雅圖,為了見到比爾·蓋茨,阿德爾森穿過整個美國,從紐約飛到西雅圖。出於禮貌,蓋茨熱情地接待了阿德爾森。可生性靦腆的比爾·蓋茨並不喜歡在公眾麵前大談計算機,他明確地告訴阿德爾森:“如果談到寫程序,我或許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經驗,但這樣的話題顯然不適合在計算機展覽大會上演講,而且更加不適合對著那麼多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程序的人談起。”

當時的阿德爾森滿懷希望而來,當然不想就此放棄,於是他“告誡”比爾·蓋茨:“這不是一次宣傳寫程序技術的演講,在我看來,它更是一次向公眾介紹計算機的機會。如果不能讓所有的人都用上計算機,微軟顯然就無法成為一家前途光明的公司。”

這句話顯然打動了年輕的比爾·蓋茨。要知道,當時的微軟公司剛剛上市,亟須提高人們對公司的信心,而從另一方麵來說,“讓每一個家庭的辦公桌上都擺上一台計算機”是比爾·蓋茨很久以來就有的夢想。所以,他答應會考慮接受阿德爾森的邀請。

看到比爾·蓋茨的口氣有所鬆動,老到的阿德爾森立刻乘勝追擊,詢問比爾·蓋茨:“如果我們能請到你來演講的話,你希望我們作出哪些準備?比如說,你希望演講的長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