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找達勒會談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知道莉莉安妮·貝當古對雙方合作的態度,以及怎樣的方式和前提才能與這位女主人達成共識。圍繞著這個焦點,雙方開始了長久的研究。
但是這樣深思熟慮的時間並不長,從1970年始,兩家企業開始了新的接觸,對話是在雙方最大的信任與最嚴格意義上的秘密中進行的。他們的負責人都非常信任對方。最後一輪談判的地點選在萊芒湖畔的海水浴三冠老旅店。
很快,弗朗索瓦·達勒便極力促使雙方接近。他告訴人們,雀巢的總部設在瑞士羅芒區沃韋,那兒的人講法語。他還指出雀巢如果被一種“意欲征服的精神”所指引,那麼他們便證實了其道德行為方麵的嚴謹:“雀巢可從來不弄虛作假。”
皮埃爾·利奧塔爾-福格特做總裁以後,他擔心的是法國政府及輿論的壓力。兩方能夠達成共識是一回事,但人們能否接受他們合作是另一回事。在法國,即便歐萊雅還不是最強大的集團,也已經是法國企業界的一朵奇葩了。即使雙方同意合作,也需獲得財政部門的認可。
因此,雙方不斷地接洽,同時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事情出現了轉機,1973年初,雙方加快了合作材料交換的頻率。弗朗索瓦·達勒回憶說,財政部給開了綠燈,司法程序也在財政部領導的指引下得以完成。
1974年3月8日,合作草案終於浮出水麵。在新聞聯合公報中,人們可以讀到:“雀巢食品公司將開創良性多樣化聯合……如歐萊雅有意,則可依賴雀巢公司進駐亞洲、澳洲或北美洲,更快捷地擴大生意……”消息一出來,人們熱血沸騰。
3月22日,雙方的聯合正式得到了法國政府的許可。26日,雙方簽署了一式六份的“股金合同”,兩家集團在資金上相連,但各控各的企業,他們以一種自由聯合的形式建立了一家新的機構。
根據瑞士律師夏樂·蓬塞的說法:“雀巢和歐萊雅就像樹袋熊與桉樹的關係,密不可分。”兩個集團相互支撐著,自1986年以來,他們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索菲亞-昂蒂波利斯創建Galderma實驗室,並在研究領域進行合作,雙方平均擁有該實驗室股份。這一合資企業漸漸地在產品和皮膚病專科醫藥銷售方麵蓬勃發展了起來。2000年,它的銷售額增長了32%。
在國外,歐萊雅的某些部署與策略也在合作之後變得不那麼艱難,例如歐萊雅在加拿大和美國建立分公司的時候,歐萊雅通過美國的考斯麥爾和加拿大的考斯麥爾這兩大特殊的經紀渠道推銷它的產品已有30年了。開始是在它的創始人歐仁·舒萊爾的控製之下,後來由雀巢、歐萊雅、弗朗索瓦·達勒、雅克·科萊茲這樣的合作夥伴進行。這一北美的雙胞胎的發展主要還是依賴“瑞士朋友”的財富,因為法國當局長期以來一直在阻止歐萊雅把資金向國外輸出以進行購買。通過這種形式的發展,歐萊雅在國際領域實現了大踏步的跨越。
即使前景非常燦爛,人們依然難以打消這樣的顧慮:未來是否也將如此平穩?總有一天,歐萊雅的命運不能再依賴莉莉安妮·貝當古。她的獨生女兒弗朗索瓦絲和她的女婿讓-皮埃爾·梅耶爾將成為此後新的焦點,到那時,歐萊雅和雀巢的角色又該如何扮演呢?
樹袋熊與桉樹關係依然緊密,但是誰是樹袋熊、誰是桉樹,就需要認真考量它們新的定義了。
美麗新世界
1999年9月,在歐萊雅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新簽署女科學家獎合作關係的時候,總裁林塞·歐文中將歐萊雅稱為“美容聯合國”。他這樣的比喻沒有人會產生疑惑,因為以下的數據會告訴你一切: